第三编:颜之推家训
颜之推,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于公元531年,卒于590年以后。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有《颜氏家训》一书传世。《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世、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严慈相济的启示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幼儿时期是成长中的最主要时期。”的确,现在很多家长都对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但是有些家长由于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采取两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一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理念,给孩子定下许多条条框框,这也不许,那也不许,稍越雷池就横加斥责,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会让孩子缺乏主见、唯唯诺诺,畏手畏脚;另外一种教育方法是“供奉”式的教育,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论合理与否,一律予以满足,这种教育的后果容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骄横狂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正规的教育呢,怎样才能把握好严厉与慈爱之间的平衡度呢?
其实关于严厉与慈爱,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已经讲得一清二楚了,在颜之推看来,爱与严必须要紧密结合,配合施行。在他看来,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父母本身的行为和他们实施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将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一定的威严,不可与孩子过于亲昵随便,但也不宜过于疏远冷漠。“无教而有爱”,就会使得父母缺乏威严,一味地纵容孩子,一旦孩子的恶习养成之后,再想要去改变,恐怕只能是“捶挞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隆而增怨”。但“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在一些小事上对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关怀,就能避免爱的简单化。这样的结果,就能达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假如父母对子女只是一味地溺爱,而不注重管教,对子女在生活方面提出的要求一概应允,完全放松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了错事本该予以训诫却反过来给以奖励;说错了话应当责备,反而不了了之;长期对孩子开展这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等到孩子长大之后,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针对这种情况,颜之推提出教育要爱而有教,严而有慈。在子女很多的家庭,颜之推主张要一视同仁而不能有所偏爱。颜之推说,作为家长,不应重男轻女,一般重男轻女的思想往往出于极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见,这种想法实际上已经背离了父母之道。有些家长在有意无意间偏爱伶俐乖巧的孩子,而讨厌老实愚钝的孩子,这种情形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好的,它不仅会让受冷落的孩子受到心灵上的伤害,同时也会使受偏爱的子女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如果做家长的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爱子贵均”的问题,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试图一视同仁,与父母朝夕相处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从而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去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人都觉得严父慈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以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相辅相成就能使孩子乖乖听话。其实并非如此,一个家长过于严厉,一个家长过于慈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见白脸就像耗子见了猫,有话不敢说;当着红脸的面,则会言行放肆。这样的家庭教育肯定会造成儿童心理上的失衡。因此说,一严一慈并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正确的态度是任何一个家长都要严慈相济,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