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要过分关注,才能自在生活

人都会关注自我,这是很正常的表现。经常关注自我可以让人反省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的优点,调整前进的脚步,让未来之路越走越顺。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关注自己是对的,可一旦过分地关注,就会适得其反。经常提心吊胆地待人处世,唯恐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就连说完一句话也要左思右想,不知道是否恰当。

有一个女人就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典型。包里总放一面小镜子,经常拿出来照照自己,看妆是不是花了,衣服是不是皱了;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重要的事,并进行总结,如果有哪里做得不好就拿粗笔写下重重的一条“以后必须改正”;经常请同事给自己提意见,就算是批评也虚心接受……

其实她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提升。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对自己的关注变了味道——如果出门忘了带镜子,一整天都会坐卧不安,没有自信抬头看人,总觉得仪态不整;格外在意同事们的谈话,如果是谈论有关自己的内容,就会竖着耳朵听,同事的一句玩笑话她都会当真;被别人批评几句就会难过好几天,不停地反省自己到底哪儿做错了……

慢慢地,她变得疑神疑鬼,总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情绪让她感到焦虑,每天都觉得很累,好像戴着一副无形的枷锁,随之而来的就是失眠等生理疾病。

这就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典型。什么样的人容易过分关注自己呢?

一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起事来力求毫无瑕疵,一点小细节都要反复地琢磨。

二是生性敏感的人。

这类人容易紧张,对什么事都不放心,一点小波澜都会引发内心的波涛汹涌。

三是缺乏自信的人。

有自信的人不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对的。越是缺乏自信的人越会关注自己,并企图从别人的口中探知自我形象。

这三类人在面对外界的压力时,都侧重自我否定,想通过改善自己的某些行为来获得别人的肯定。

关注自己当然是好的,但一定要适度,否则就变成了心病。它会导致你长期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间长了很可能会患上强迫症或抑郁症等疾病。

试着放下对自己的关注,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了什么。

美国国际公司的前任总裁马休·布鲁斯曾经与戴尔·卡耐基有过一次对话。卡耐基问他是否在意别人对他的批评。

布鲁斯说:“是的,早年的时候我曾经非常在意。我迫切地希望公司的所有雇员都说我好。如果他们没有这样说,我会感到非常困扰。我会试着取悦反对我的人,但是这么做又会让另一个人生气。然后,我又不得不想方设法满足这个人。继而我又会激怒另外一些人。最后我发现,我越是想平息别人的情绪,逃避别人对我的批评,越是会给自己树立敌人。所以,我对自己说,如果你比别人高出一头,你就一定会被人批评。所以,接受这个现实吧,这的确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从那时起,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然后丢掉破雨伞,让批评的暴风雨从我身上流过去,而不是钻进我的脖子里。”

布鲁斯让批评的暴风雨从身上流过去,而有些人却让它流进了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无法开心。

别人对自己的非议可能只是表明一种观点,一种态度,并不是客观的标准,更多的是个性化的主张,是主观的倾向。它的出现可能像春风一样温柔,也可能像暴风雨一样激烈,有时候是为了帮助你、提醒你,但也有的时候是为了打击你、中伤你。

愚蠢的人在面对别人的非议时往往会采取三种方式:

一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地下,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去听,不去想。但这并不能改变现状,除了让自己难过以外,还会让欺负你的人更加嚣张,让想帮助你的人无从下手。

二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你批评一些人,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找出一万个理由,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只会推给别人。

三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了”、“说我不好就不好呗,反正我没救了”、“我天生就是这么差劲的”……这些想法常在不自信者的脑海中浮现,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的心理屏障。

这三种方式看似是放下了对自己的关注,不让负面情绪缠绕自己。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被动地选择放弃关注,而不是主动地、理智地卸下包袱。

这二者看上去都是放弃关注,但前者是消极地抵抗,而后者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而面对非议智者又是怎么做的呢?

1.不关注批评本身,而关注批评的内容

不要因为别人说了你不爱听的话而恼怒,要多去发掘批评中的实质内容。这里面往往隐藏着你努力的方向。

著名学者易中天老师,在新作《品三国(下)》的签售会上,虚心地接受读者的批评意见。

早前,在易中天的《品三国(上)》一书出版后,除了很多粉丝的追捧外,还有很多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对此,易中天谦虚地表示:“我要向所有质疑、批评我的人鞠躬……就像兔子要有狼追,它才能保持活力,读者对我的批评就是我进步的动力……”

他对一位叫“南窗寄傲生”的网友记忆深刻:“当初就是他一直在网上批评我,但他确实发现了我犯的一些错误,给了我改正的机会,我现在有些想念他了。”

对于易中天这样的智者来说,批评只不过是令他登上更高荣誉殿堂的台阶。

2.只关注对的事

林肯在年轻时只是个律师,他曾经被很多赫赫有名的律师轻视、批评。但他没有生气,也没有还击,只是静静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对于无理的批评,他泰然处之;对于正确的意见,哪怕尖刻一些,他也虚心接受。

后来林肯还将这段时间的感悟写了出来,对很多人都有所触动。邱吉尔就将这段话当做名言,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我当竭尽所能,一往直前。如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所有反对我的声音都无关紧要。反之,如果我是错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

因此,你要学会将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如果是好的、善意的,就要虚心接受;如果是恶意的,就完全没必要理会。有些事越放在心上,越难以逃脱开来,看清整个局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