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开发右脑潜力,流出心性智慧(2)

现在,以校园暴力为代表的欺凌弱小,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可以说,这正是信念危机的社会所衍生出来的典型“诟病”。社会一味地给予受害者过多的同情,而且还热中于谴责加害者——然而我认为,加害者也属于信念危机的受害者之一。

像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往往从此命途多舛,最后沦为比受害者还严重的受害者。欺凌弱小的加害者,最终也会末路穷途,落得相似的下场。从加害者的大脑发育过程来看,他们的精神结构正处于马斯洛学说的第一个需求阶段。他们由于还没有安全的需求,尤其对心灵的安全,处于不设防的状态,所以才反复实行那些社会公认的恶劣行为。

还有,诸如以胁迫手段抢劫银行、珠宝店的行为,一经揭露,就属于不可饶恕的罪恶行径。视这种行径如囊中取物,无异于一种自杀行为的表现。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为了满足好奇的欲望,有时甚至不惜毁灭自我。看来这类“英雄行为”,正是他们叛逆时期追求低层次欲望的一种写照。

他们渴望揭示人生意义,渴望确认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由于这种心态未能得到满足,看不到自己如何去生活的前途,从而焦躁不安,自暴自弃,走向用暴力的方式破坏社会秩序的道路。

他们的大脑再发育一些,才会认识到自己现在所作所为的可怕性,才会随着成长而成长,产生安全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再去做愚蠢之举。

以校园暴力为代表的社会诟病,欺凌弱小、以暴还暴,其实就是规范化教育的弊病之一。不管学生们的主观、客观意愿如何,一天到晚强迫他们读死书,这种教育背景,乃是一边倒地逼迫孩子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其实真正想用功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他们的读书行为才能分泌脑内吗啡。家长们常用好学生的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但是即使同样面对书本,有些孩子就是不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不会分泌脑内吗啡。

孩子们是在游玩中锻炼身体,在和朋友交流中认识社会的,从而准备好了向大人的过渡。他们在体育竞赛时常说:“谁厉害,谁将来才有出息”、“一分努力,一分成绩”、“别看那个家伙挺讨厌,其实还很讲义气”——这才是孩子们真实的成长过程。

但是现在的教育,以绝对值作为衡量学生的尺度,强调只要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因而学生们学到的都是把“对手一一干掉”的敌视作风。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要自己一花独放就好”。

于是培养出来的,大多都是表面光式的“好学生”,也就是只要能升入好大学,毕业后不是当公务员,就是进一流企业的平庸之辈。脑子里只有这些概念,思想里充满如此贫瘠的见识,那么这个学生将来真的能干什么,希望自己有个什么样的人生?——也就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自由想象,就等于全部都被剥夺了,再也没有开拓新人生的魄力和乐趣了。如此说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不是很可怜吗?

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也就那么一、两个,同时学习成绩极其糟糕的,也是只有那么一、两个。另外,有的孩子臂力十足,有的孩子很会见风使舵,总之孩子们个性种种,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而现在的教育方法,只认定“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学生,其他都是垃圾”。如此一来,学习成绩之外具有其他才能的学生就不吃香了。怎么办?没有发挥自己臂力优势的地方,那就抡起金属棒打父母呗,或是去当强盗杀人劫货呗!——孩子们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来正是我们大人的责任!

再提高一步看问题,其实应该把我们为何而生,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这些道理教给学生。然而现实中,就连我们很多大人都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又何谈去教育孩子呢?

高效率地生产半导体、汽车,大量出口,换取外汇,这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经济手段。不过日本战后变成了只会这种行为的经济动物,这就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方面的惨痛失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