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1)

比照计划经济设立四大银行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在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10月8日,邓小平再次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的、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邓小平前一段话是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金融体系已被破坏殆尽,甚至不如计划经济时期,银行只是财政的大出纳。后一段话是说,中国金融要改革,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虽然当时还没有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巴塞尔协议等名词。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元老,他也是从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但在1979年他就意识到金融不是这样搞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根。老爷子果然了得。

1966年“文革”开始,1968年刚刚恢复没几年的中国农业银行被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被并入财政部。之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国内业务已在1958年停办,保留下来的部分海外业务也被并入中国人民银行。这还不算完,1969年7月19日,财政部军管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军代表经请示国务院批准,决定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底合署办公,对外只保留中国人民银行的牌子,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有的与当地财政局合并,成立财政金融局,有的并入财政局,作为财政局的一个业务组。

至此,中国金融真正实现计划体制的大一统:计委定盘子,财政拨钱,银行当出纳。

改革开放后,1978年1月1日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分开办公。

1979年3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同年3月,中国银行被指定为外汇专业银行,同时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总局。8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与财政部分离,受财政部委托,仍然代理行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11月19日,保险恢复国内业务,重新组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又办理具体商业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的经济实体,这怎么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10项职能。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承接了过去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金融经营业务。

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渐承担起对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且战且退,做“裁判员”。

专业银行体系的恢复和建立,使银行的经营范围明显加大。1979年之前,银行贷款仅限于对工商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临时性、季节性的超额流动资金的贷款,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所需资金均由财政部门无偿划拨——那时,银行才是拾遗补缺。1981年,国务院决定企业所需资金由银行贷款,即“拨改贷”。从1983年6月起,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由原来的财政、银行两个部门共同管理,改由银行统一管理。在全社会,资金的集中和分配从财政为主,逐步转向由银行为主,据统计,由银行信贷渠道供应的资金占比已从1978年的23.4%上升到1986年的68.4%。

国有四大银行的建立,似乎是市场经济增加竞争主体的使然,其实恰恰相反,与安徽小岗村自下而上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四大银行的建立初衷正是由政府主导,按照计划经济行业管理的思路设立的。四大银行分别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农村、外汇和基本建设四大领域分兵把守,业务严格划分,工、农、中、建一一对应。

在国有专业银行纷纷恢复和建立的同时,1979年10月4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成立,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荣毅仁任中国国家副主席。

中信成立后最著名的动作是,1980年通过金融租赁方式为河北省涿县塑料厂引进编织机生产线。同年还帮助中国民航与美国汉诺威尔制造租赁公司(Manufacture Hanovel Leasing Co.)和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合作,从美国租进了第一架波音747SP飞机。1982年1月,中信在日本东京成功发行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期限为12年,票面利率为8.7%。

中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信托租赁企业,其后信托公司便在中国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到1982年年底,全国信托机构已达620家。问题是免不了的,主要是抢资金、争地盘,变相开办银行业务。1982年4月,全国开展了一场信托业大整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