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原来是月亮惹的祸(16)

几年下来,他们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单车的PONC值大幅下降,从2003年的285元降到了2006年的97元,而且整车的品质也在逐年地提升……截止到2006年的奥迪特评审,宝莱从最高的17降到12,奥迪A6从最高的29降到12,捷达则从最高的34降到17,用户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据业内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2004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SSI)调研报告,奥迪在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方面排名第一;2006年的SSI调研报告“品牌排名”:奥迪排名第一、一汽大众名列第三;2008年在中国市场新车销售及交车方面,奥迪再次赢得了最高的顾客满意度。

正如汪玉春在经验与分享中所说的:

“面对着各厂家新产品、多个品牌的低价入市冲击我们的份额,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是我们生产厂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应用PONC值工具,使生产和业务运行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得到量化,形成可考核的经营指标,从而促使人们加强品质意识,形成全员行动,关注预防,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PONC值用价值的概念使浪费体现的更直观,更有震撼力,使员工注意到工作中每一处浪费,形成了'人人心里有本帐、人人会算PONC值'的氛围。”

上海大众则面临着另一种问题,即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大,认为质量是要靠技术和设备来保障的,只要剔除了“人”这个最大的变异因素也就控制住了质量问题。显然,我们在前面反复地说过,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把“品质”(人文概念)误读成“质量”(物理概念)的现象。

记得刘源张院士专门谈到过一件小事:他的老师石川馨到中国时就不解地问过他:“全世界的汉字圈都把Quality叫作品质,你们为什么要翻译成质量呢,那可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啊。你要向你们领导人反应反应。”刘老师说自己人微言轻,最终也没有把它改过来。于是,就像TQC与TQM的混淆一样,在最基本的Quality概念上就没有第一次就做对,其潜在的代价实在不敢去算啊。德鲁克也反复地说“管理是一种人文艺术”,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有些人总喜欢把它弄成技术活动。

我曾经面对他们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随手拿起一杯茶问道:“请问,上海人喝茶和浙江人一样吗?和福建人一样吗?和广东人一样吗?”大家大眼瞪小眼。

我又问:“你们的设备都是哪里产的?”

他们说:“德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还有中国的。”

我说:“好。请问,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一样吗?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吗?”

他们笑了:“区别大了!”

我问:“区别在哪里?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所有的流氓无赖都是意大利人?为什么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而宗教改革却发生在德国呢?当然,我们不是在谈历史,而是要大家思考技术和设备背后的东西,思考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别以为有了自动化的设备就有质量了,因为任何人在设计这些设备的时候都有一个先天的假设、默认的前提,比如红灯停、绿灯行,想想'红绿灯现象'吧,你们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最终他们明白了我的意思,然后走出一条从“设备防错装置”到“缺陷防止体系”的零缺陷文化建设之路,而且效果显著。仅拿试点的“三轴车间”为例,不到一年的功夫,他们即收到合理化建议231条,落实其中156条,其中完成防错装置44项;零件工废率下降30%,设备故障率降低12%,生产能力提高52%;累计节约成本2628万元人民币。

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读者购买正版图书。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