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2)

 

人不能对未来不抱希望,如果没有希望的话,也就不会有人记得刻苦学习、努力精进的人了。只要对明天的幸福怀抱希望,就能够对今天经历的磨难有足够的承受力;只要想着来年的快乐,就能够忍受今年的痛苦。过去人们的思想受到旧制度的制约,即使是有志之士,也难以实现希望的目标。但现在大不相同了,旧制度已经被废除,仿佛是为学者们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学者们终于有了成天下大事的机遇。务农、经商、教育、升官、著书出版、论法学艺、发展工业、设立议院等,百业待兴,成就事业的机会空前增多。但是要成就事业,并不是要与外国人进行争斗,而是在智慧上与外国人一较长短,只要智慧较量中占得了先机,我们国家的世界地位也会随之升高,如果先机被外国人所占,我们国家的地位就会下降。(目前看来,)我们的希望很大,目标也很明确。

虽然国家的事业也要分轻重缓急,但治理国家所不可或缺的事务,应该根据各人之所长,从现在就要着手研究,凡是通晓处世之义务者,在这种时刻就没有旁观的道理。愿学者共勉奋进。

如此看来,现在的学者决不能继续满足于普通学校的教育,而是应该给自己立下远大志向,认真研究,提高学术能力;要善于独立思考,绝不依靠他人,就算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也要凭着自己的毅力,培养为日本独立作贡献的能力,并将这能力奉献于国家。我们原本就不喜欢那些只知治人不知自修的国学家、汉学家。正因为不喜欢他们,所以这本书从第一篇开始,我就一直努力地把人民平等作为全书的主线,倡导人人都应该自食其力,各尽其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算具备了做学问的条件。

譬如那种沉湎于酒色、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该用什么办法管教他呢?要引导他首先禁止饮酒玩耍,然后应该让他从事正当的职业。在他还没有禁止饮酒作乐时,和他谈振兴家业无异于空谈。即使他没有耽于酒色,也不能以此说明他是有道德的,顶多也只能说是对社会没什么害处,但难免会被社会纳入“无用”之列。如果他戒掉了饮酒玩乐的陋习,同时又有了正当的事业,就要进一步引导他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不妨先从做有益于家庭的事,做一个普通而有用的青少年开始。

我们国家士族以上的人已经习惯了千百年来沿袭的劣习:不知衣食为何物,也不知道富裕之来路,愚顽地认为自己不劳而获是理所应当的权利。这种人与前面讲的因沉湎酒色忘乎所以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劝导这些人呢,也只有和前者一样,令其自食其力,让他们从醉生梦死中惊醒,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对这些人岂能劝导高尚之学说和有益于社会的大义呢?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也无异于在梦中上课,所得的学问也只是梦中梦啊!这就是我们只向他们倡导自食其力,而不灌输真学问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劝告那些好逸恶劳之辈,不必动用学者之言。

最近听说中津做学问的旧友当中,有人早在学业途中就已经开始寻求生计之道。我并不是在这里否定或轻视生计的重要性,但人的才智各有长短,(才智的程度)也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争相效仿某种风气,便很容易为生计而引发勾心斗角,严重的还会毁掉社会对一些未来才俊的期许。这不仅对他们本人来说是可悲的,对国家也是一大憾事。

维持生计并不容易,但如果是为家庭生活着想,与其过早追求金钱获得小安,还不如勤俭节约等待大成。做学问就要做大学问,务农就要务大农,经商也要经大商。

做学问的人不可满足于小安,不要惧怕粗衣粗食、严寒酷暑,要能忍受捣米、砍柴的艰辛。求学是可以一边劳动一边进行的。人类的食物不应该仅限于西洋料理,吃麦饭、喝豆汤也一样可以学到文明的道理。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