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将有伟大的未来(3)

2/10的婴儿存活率使中国孩子的生命力更加顽强

罗斯教授详细描述了中国人在历史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他举长城为例,“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手工建筑成就。在这巨大的建筑面前,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铁路和隧道简单得就像七个小矮人。除了埃及金字塔与巴拿马运河外,世界上再无其他事物能够与之相提并论。每五十英里长城所用的砖石,就能够砌起一座胡夫金字塔(Cheops,基奥普斯,即胡夫的希腊名。译注),而长城至少有1千7百英里长!……幸好佛教和喇嘛们消解了蒙古人的万丈豪气,长城才没用得上。”

然而,罗斯教授认为,尽管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逐渐消散,中国人也慢慢失去祖先的英勇气概,但他们仍比白人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他为这一判断给出了一个全新而有说服力的理由。“西方出生的每10个婴儿中,通常最弱的三个会夭折。而在中国出生的每10个婴儿中,除了最弱三个外,另外可能还会有5个夭折。这是因为中国婴儿面对的是更残酷的生存环境。如果说白人婴儿与黄种人婴儿在出生时的体质差不多,那么最后幸存下来的2个中国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强于那7个存活下来的白人孩子。因为那7个白人孩子中,有5个由于比另外两个生存能力要差,在中国恶劣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存活下去。这2个幸存下来的中国孩子会将他们强壮生命力遗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人同样要经受这样苛刻的筛选,同样十分之二的存活率将使下一代孩子的生命力更加顽强。生活在西方的白人,好几代以来都享有充足的生存空间、消费品、医药和卫生知识,新生婴儿的优胜劣汰远不如中国那样残酷和严峻。因此,我们有理由预见,未来中国人将会比西方人更有生命力。”

残酷的物尽天择增强了中国人抵抗传染病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

“过去一两个世纪以来,西方人的生存技能提高,而为生存打拼的劲头也松懈了下来。这是否促使我们的体质明显改善呢?为查明这一点,我仔细询问了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教会医院里工作的33位西方医生。”

“其中,只有在青岛的一位德国医生认为,中国病人的体质并未胜于白人。他说,中国人不太容易受伤,没那么愿意接受治疗,对于疼痛的忍耐力并不强过他原来在图林根(Thuringia)治疗过的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德国农民。另外3位在中国行医时间超过25年的医生发现,黄种人和白人的身体素质并无差异。我猜想,这些医生作为医学院学生在自己国家的短期行医经历已在他们的头脑中淡去,也无从对这两个人种进行比较了。另外有2名医生在我询问下承认,中国人耐高烧的能力很强,而且他们能在血液中毒后康复,而白人往往就此丧命。”

“其余29名医生都肯定地表示,中国人的体格有这样或那样强于自己国家人民的方面。在接受外科手术方面,一位英国医生说出了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中国人术后恢复能力都非常好。’医生们都发现,中国病人在手术中很少出现休克。在医疗器械简陋、消毒条件差的小医院里,中国人的重伤治愈率与西方设备精良、全面消毒的大医院一样高。福州的金尼尔医生(Dr。 Kinnear)刚从德国家中休假回来,他发现在治疗一名手上泼有冷凝剂的中国患者时,他靠着中国助手和简陋设备的帮助,竟能达到与柏林设备一流的范伯格曼(Von Bergman)医院治疗德国工匠时的同等效果。医生们普遍认为,如果中国人与白人在同等医疗条件下进行大手术,那么中国人必然比白人恢复得快……”

“医生们常将中国人非同寻常的抵抗力和复原能力归功于中国饮食习惯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并否认黄种人有任何高于白人的生命力。另外一些在中国行医的外国医生则认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损害了中国人的体质。但在同等条件下,黄种人比白人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我们完全可以从医生的言论中得出结论,中国人特殊的生命力至少可以部分地归结为长期严峻的优胜劣汰过程。而我们北欧祖先们在文明社会中从未曾经历过如此严峻的生存考验。这一物尽天择过程增强了中国人的康复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而非体格、力量和能量方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