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鸿章回忆录》出版(1)

三、《李鸿章回忆录》出版

(1913年10月26日)

题记:中国着名政治家李鸿章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希望自己是中国的“桂冠诗人”。李鸿章曾对出使美国感到畏惧,但很快改变了对美国的印象。

对于“洋鬼子”来说,李鸿章具有作家身份大概是一件令人感到新奇的事。然而,根据《李鸿章回忆录》英文版总编威廉?弗朗西斯?玛尼克斯(William Francis Mannix)的说法,李鸿章总共已经写出了16万字作品。1846年,李曾表示过他的雄心壮志:“我希望有一天成为中国的桂冠诗人”

玛尼克斯先生从李鸿章的日记和书稿中挑选了西方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由霍顿?米夫林公司(Houghton Mifflin)出版。《李鸿章回忆录》中最能吸引美国读者的,自然是有关他出使美国的轶事。李鸿章最初对此是怀有畏惧之情的,他写道,“我希望短期就能回来,我只想见克利夫兰总统(Cleveland),并拜访格兰特将军陵(Gen。 Grant)。”但他后来发现,美国与自己的预期完全不同,他非常享受这次出访。

初见记者有些不知所措

关于抵达美国的情形,李鸿章是这样写的:“在我们的船真正驶离可怕的大洋,进入纽约港时,事实上,是进入纽约港之前就已有许多船只向我们靠近,气笛鸣响,从烟囱里往外喷着烟,滚滚冒出白色的蒸汽。有两三艘漂亮的汽艇冲在最前面,直驶向我们,好象要把我们撞倒一般。我想,这些肯定是美国政府派来的船,于是站到船首,眺望它们驶来。

最前面的船上看不见女士的身影。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些是政府官员搭乘的船只。但随后我就发现自己错了,站在这些船甲板上的全是美国记者。

我们的大船慢了下来。美国的记者很有本事,许多记者已直接爬上我们的船来。他们衣着整洁,相貌堂堂,就像外交部门里的年轻外交官或秘书一样。

一开始,我对记者们表现出来的熟络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既没鞠躬也没行礼,而是径直向我们走来,开始自我介绍,抢着与我们握手。尽管我完全没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但正如我所说的,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一帮态度友善的记者,带着他们往甲板走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