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7)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事实上,人们需要担心的是“债务国责任”,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债权国责任”。中国有理由关心自己在国外资产的安全,要求相关债务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世界上有些国家负债累累,总是靠超前消费过日子,出了问题破了产,反倒要责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败家子责难老实人”,中国网民的评论一针见血。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如此,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将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也将达到15%左右。

在关乎世界经济前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中国早已明确阐述了自己的原则立场,以负责任的行动对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做出了有力的回应。

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一些人的优越感一落千丈。看到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和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潜力,这些人心理更加失衡,对中国的“不负责任”也更变本加厉。

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在寻求新的增长方式和治理结构。正在推进的改革触动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一些国家的神经。“中国经济责任论”的制造者还有着更深层的考虑:迫使中国适应其调整过程、遵循其制定的标准、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确保他们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只要中国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标准行事,就会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

把世界经济中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中国,把解决各种矛盾的责任都强加于中国,显然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正的。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系统性、结构性风险也尚未解除,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更趋公正,让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担负的责任。

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对中国的研究建立在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下的计量统计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缺少深入调研,往往脱离中国的实际。

这些对中国的观察都是浅表式的,它们只看到了中国过去30年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快,却忽视了中国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无法用数字来表述的。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和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很大,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并未脱贫。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之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只能量力而行,不可能去承担那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种种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完全是西方社会的一厢情愿,推卸自身责任的一种托词而已。在能源、资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中国,通过所谓的计算来抱怨中国使用能源太多,无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远低于西方的事实,无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些人长期以来的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反映出其内心深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发达国家唯有直面失误,承担责任,与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加强政策协调,推动金融改革,方能摆脱自身困境,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平衡稳定的复苏。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了积极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确保国内金融体系稳定、增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密切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等等。中国还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赋税等措施。最近,中国政府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从2008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国将增加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同时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中国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调整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而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因此,各国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从而为世界经济早日渡过难关打下基础。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中寻求进步。

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调整中,那些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更应认真反思,拿出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从长远看,任何推卸责任的做法都只能是损人不利己。而转嫁矛盾,打小算盘,更是短视的行为,只会加重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要走出困境,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合作。

世界各国靠同舟共济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风暴区,现在同样要靠同舟共济去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