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六月谈

吉安府在江西的名声很臭,尤其是庐陵县。王阳明的一位前辈可以作证。这位前辈叫许聪,他在给中央政府的文件中说,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除了种地之外,唯一的爱好就是打官司。我现在累得吐血,每天从早到晚要接到近1000起诉讼,我每天晚上加班到凌晨都处理不完。我逮捕了很多生事者,可是监狱太小,容纳不下。想放掉一些刁民,他们却因为这里有吃有喝而赖着不走,搞得我现在是头昏脑胀。希望中央政府可以给予我“便宜行事”的权力。

许聪所谓的“便宜行事”就是效法汉、唐两代的酷吏做派。想不到,当地的百姓很快就把他告倒了,他只能灰溜溜地离开江西。

王阳明来到庐陵后,有人赶紧把这一江西特色告诉了他。王阳明开始时认为,自古以来,百姓就懂得一条生存智慧,那就是民不与官斗。可这个地方,居然流行告状,那说明肯定有冤情。

其实他想错了。庐陵在江西诸多县中虽然是小县,却是四省交通枢纽,人来人往,是非极多,因此滋养出了很不好的民风。江西官员在对待庐陵的态度上也很有问题,他们认为,既然你全是刁民,那我就不让你刁,我给你繁重的苛捐杂税,让你拼命工作,没有时间打官司。

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就有几千百姓冲进县衙,呼天号地,把县衙变成了菜市场。王阳明一点儿都不着急,等他们叫嚷得累了,才慢慢地让他们把诉状呈上。几个乡绅模样的人立即抱了几捆纸放到王阳明的办公桌上。王阳明看了大半天,才知道他们要求政府宽免一项征收葛布的摊派,理由是本地不产此物。王阳明觉得这状告得有道理,既然不出产此物,那上面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当即答应了百姓的请求。

百姓们千恩万谢地走了。王阳明赶紧查看了分派到庐陵的杂税,很多都是来历不明。他立即给上司写信说,(庐陵)单是岁办各种木材、炭、牲口,旧额不到4000两,现在却增加到万余两,几乎是过去的三倍了。其他公差往来,来了就是大吃大喝还大拿,日甚一日。再加上旱灾、瘟疫大作,县城各处都有全家而死者,幸存者又为征求所迫,弱者逃窜流离,强者群聚为盗,攻劫乡村,没有宁日。这是把百姓往地狱里推,如果还不宽免庐陵,将有可能激起大变。

他的“心学”在心中涌动:(我)不但于心不忍,而且势有难行。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我不能做到让你们满意,也不能让百姓满意,那我还坐在这里做什么?

上面一见这封信,惊讶万分,早就听说王阳明善于写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立即着手办理庐陵县的税收问题。

王阳明对上司如此高的效率颇为满意,既然上司都给了他脸,他自然也要回敬。他决定让百姓老实点。

首先,他下了一道告示,主题就是打官司。他说因为我糊涂,没有你们反应快,你们说了下句,我的思维还停在上句。而且我气弱多疾,如果不是重大事情,你们不要来打官司。丢个鸡鸭,鸟在你头上拉屎,这种小事,如果你来了,小心我轰你出去。另外,你们来告状时,每次只准上诉一件事。纸张可是要钱的,你们以前上诉的状子和一本书差不多。以后写状子,不能超过两行,每行不能超过30字。凡是递上来的状子,我先不看内容,先看字数,如果违反,不予受理,故意超字数的,我要罚款。

告示一发出,诉棍们一下鼓噪起来。从来没有一位官员对他们打官司这事进行过限制,他们第一个要告的就是王阳明,一致认为他是个昏官。王阳明的应对手法很简单:不受理官司,让你们无处发力。

在群情激愤时,王阳明又发了一个告示。告示先从当时的瘟疫谈起,说,人们不能因为怕传染,就发生骨肉互相抛弃的事情,病人没有被瘟疫夺去生命,反而因为没有人照顾而活活饿死。我觉得咱们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制止瘟疫,而疗救之道,就是希望诸父老劝告子弟,敦行孝悌,别再背弃骨肉,将房屋打扫干净,按时喂粥药。我准备树立几个典型,奖赏他们。如果真有这样的孝义者,我将亲自到他家表示慰问。不过,我现在正在闹病,请父老(老吏、老幕、老胥)先代我慰问存恤,等我病好了,再去慰问你们。

这是典型的道德感动法,它和法律无关,只和人心有关。

当然,王阳明深知,道德感动只是暂时的,治民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他先搞了搞调查研究,然后访问落实了各乡的贫富奸良后,把明太祖当年定的老办法拿了出来——那就是选定里正三老,让他们坐申明亭,对百姓中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进行裁决。

同时,他又发告示说:很多百姓认为我不理你们的状纸是因为我生病的缘故,其实不是这样。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正是播种季节吗?如果我审理案件,你们的庄稼谁来种?一旦审理起案件来,要有被告、人证,这些人都要到衙门来,他们的庄稼谁种?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打官司的人,你们自然知道一旦打起官司来,就要四处请托送礼,助长刁风,为害更大。你们当中如果有大冤枉之事,我自然可以访出,我不能尽知者,还有乡老据实呈报。他们若呈报不实,治他们的罪。我为政日浅,你们还不相信我。未有德治先有法治,我不忍心。但你们要是不听我的,非要来打官司,那我也拦不住,可是,你们一定要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的勇气。

百姓们被震动、感动了,他们一口咬定,这位县太爷是真为他们着想的。有在衙门前准备把官司进行到底的顽固分子抱着状子回家了,一路被感动得大哭。监狱里的人逐渐减少,走在路上勤奋工作的人日益增多。

王阳明还告诉百姓,以前那些总以政府名义对他们进行敲诈的行为都是过去式了。如果你们遇到以政府名义对你们索取的人,不要跟他计较,只需要把他领到我这里即可。

庐陵不堪的时代过去了。

软件做好后,王阳明还必须保证维持百姓正常生活的硬件设施。他杜绝了当地所有的神会活动,他说,老夫子早就说过,神鬼之事不可靠。你们只需要上孝父母,中和兄弟,下育儿女,老天就会受到感动,自然会风调雨顺。

那年春天,庐陵大旱,王阳明居然下了一道悔过书,说自己不称职,才让神人震怒,没有一滴雨。为了让老天息怒,他吃了一个多月的素,还停止征税工作,释放轻罪的囚犯,同时告诫全县百姓,把打官司这事放在一边,熄灭心中的怒火,不要与老天比拼谁脾气暴躁。对当地一些盗贼,他的方式是恢复朱元璋时期的保甲制度,这种制度在他后来担任江西南部巡抚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为政外,王阳明最大的活动就是讲学。他在衙门旁边建了一所青原书院。多年之后,他的学生又在对面建了一座阳明书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庐陵,后来列入明朝三大奸的严嵩从家乡分宜钤山堂赶来,向王阳明请教问题。严嵩当时正以翰林院小学士的身份在家守孝,和王阳明见面后,二人相谈极好。他还邀请王阳明到分宜,陪着王阳明畅游钤山。

当天,就在钤山堂内,主客入席,坐而论道。王阳明与严嵩谈得很多,谈“致知格物”,谈“知行合一”。王阳明对严嵩说了一段很沧桑的话:“当年我被贬到贵州龙场驿蛮荒之地,当一个小小的驿丞,没有书看,成天冥思苦想,觉得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心中,世界唯有一个‘心’,后来我讲学,就讲这个‘心’字。”

的确,在庐陵的半年时间,王阳明不仅在讲“心”,而且在用“心”。庐陵几十年来的弊习一扫而光,使很多人都敬仰王阳明的天才治术。

肯用心,就会有好报,王阳明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