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孙裕仁降生(1)

皇孙裕仁降生

1901年,日本皇室迎来了一个大喜的日子。在这一年的4月29日,位于东京青山的皇宫内院,被紧张而喜悦的气氛笼罩着,年仅18岁的皇太子嘉仁(后来的大正天皇)的王妃——16岁的节子即将分娩了,皇宫上下无不焦急地等待着。助产婆岩崎、护士田中等人都神情严肃,紧张而忙碌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生怕在接生过程中出现丝毫的纰漏。

据说这一天的天空一直阴沉沉的,可是快到傍晚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西方出现了壮观的火烧云。晚上10时10分,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皇宫的寂静,满面喜色的女官跑出来报告:“王妃生了一位太子!”皇宫内顿时一片欢腾。日本又诞生了一位天皇继承人,皇统的延续终于有了保证,王妃节子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节子是嘉仁皇太子多名王妃之一,出身于显赫的藤原家族在日本历史上,曾经有几个家族以其女儿先后侍候过八十多位天皇而闻名,藤原家族便是其中之一。。自从1758年桃园天皇诞生以来,所有的天皇都是王妃生的,而并非皇后所生。为了顺应西方的礼仪标准,从明治天皇开始就颁布了新的皇室法典,规定以后只有皇后所生之子才能成为皇太子,但同时对这一规定又附加了一条说明,那就是只有名副其实的皇太子的生育者才能成为皇后。因此,已与嘉仁皇太子订婚的节子,是否能与嘉仁结婚并成为真正的皇太子妃,将取决于腹中的婴儿。因此,这一男婴的诞生,也预示着节子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变。

这位命中注定要与世纪同行的新生儿便是日后声名显赫的裕仁天皇。日本在20世纪经历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将与这一名字紧密相连。他也将成为日本兴衰沉浮的整整一个时代的象征。

得知皇孙降临的喜讯后,明治天皇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下令将香槟酒遍赐给寝宫的侍从。婴儿出生后的第七天,恰好是5月5日日本的端午节。按照日本的习俗,要为婴儿举行庆贺仪式和命名仪式。明治天皇为皇孙命名裕仁,尊号迪宫。名和号都取自汉籍《尚书》,“裕仁”之“裕”字语出“裕乃以民宁”(社会富裕,人民才得安宁)之句,而取“仁”字则是千年以来皇室形成的习惯,凡天皇家男子的名字大都加有此字。号中的“迪”源于“允迪厥德”(真诚地履行其德)一句。

按照当时皇室的惯例,裕仁出生70天后,应该离开双亲,被送到外祖父九条侯爵家抚养。但明治天皇在与宫内大臣田中光显商议后认为,应该把裕仁寄养在一个家庭环境好、夫妻健在,特别是武功显赫的家庭。据说明治天皇“钦定”武功显赫的军人之家作为皇孙裕仁的寄养处,主要是希望将他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但也有另一说法,认为明治天皇想让皇孙离开患有精神病的嘉仁身旁,希望他能够健康、愉快地成长。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