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丹麦阶段“),从1625年到1629年。1625年,信奉新教的丹麦在同样信奉新教的英国、荷兰,和虽然信奉旧教,但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而和神圣罗马帝国为敌的法国的支持下,向神圣罗马帝国发动进攻。神圣罗马帝国节节败退,直到1628年,启用了波西米亚贵族,牛人华伦斯坦掌军,这才一转颓势,反败为胜,在1629年5月迫使丹麦签订了《吕贝克条约》,战争的第二阶段同样以神圣罗马帝国的胜利而告终--在第二节的比赛中,旧教队进一步拉大了分差。
第三阶段(”瑞典阶段“),从1630年到1635年。1630年7月,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为了防止神圣罗马帝国在波罗的海取得优势,出兵参加大战。1632年,这位被称为”瑞典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在吕岑会战中被华伦斯坦射杀。群龙无首的瑞典军队又勉强支撑了3年,到了1635年,实在撑不住了的瑞典军队全面退回国内,战争的阶段性胜利再次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第三节结束时,旧教队的得分依然遥遥领先。
第四阶段(”全欧混战阶段“),从1636年到1648年。1636年,本来一直躲在新教队替补席上的旧教国家法国,看到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接连失败,为了不让神圣罗马帝国一家独大,干脆脱掉马甲,作为新教队的队员直接上场比赛了。随后,西班牙和怕瑞典强大起来的新教国家丹麦加入旧教阵营参战,荷兰和瑞典则作为新教国家参战,差不多全欧洲都打成了一锅粥。双方这一打就是整整12年,由于遇上了法国这么个生力军,旧教阵营接二连三地失败,把前三节积攒下来的比分优势一举输了个精光,最后不得不屈膝求和。
1648年,被旷日持久的战争折腾得精疲力竭的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比赛总算结束了。
三十年战争改变了欧洲的一切,也奠定了欧洲近代的格局: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新霸主;荷兰完全独立,很快成为了海洋霸主;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批土地,成了北欧一带的区域性霸主;西班牙丧失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开始沦为二流角色;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呢,算是倒霉到了家:原来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意大利北部地区纷纷独立,建立了很多小国,而德意志地区诸侯们的实力进一步增长,越来越不把帝国皇帝放在眼里。曾经是一个整体的神圣罗马帝国,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了。
当然,跟古往今来的所有战争一样,三十年战争中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作为欧洲的地理中心,德意志地区是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受到的摧残可想而知--对比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了不到六年,全欧基本上就沦为了一片废墟;这场三十年战争的长度超过二战的四倍还多,德意志就简直变成了人间地狱:
经过这场战争,德意志原来的1300万人口减少了1/3以上,偌大一个柏林才剩下7500人,柏林以北的很多村子更是整片整片地被夷为平地。德意志一半的孩子活不到10岁就夭折了,成人的平均寿命也才45岁。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变成了一个空壳子,德意志地区分裂成390个小邦国和1400多个骑士领地,弄得小国们搞军事演习时都不敢开炮--怕炮弹落到邻国的领土上引起外交纠纷。
说起来,这场仗也该算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副产品。德意志的千年历史就此跌到了最低点,而且距离反弹还要等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