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做最好的互联网从业者(2)

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做内容特别是做资讯、频道,有一个很大的属性就是服务性,什么样的互联网内容较易受到用户青睐?首先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条新闻就会有人看,这个专题就会好。

用户是最懒的,同时也是最聪明、最挑剔的,一张图片放在网站首页的最下面,有人可能觉得用户很懒,他未必会拖动到最下面并单击,但他也是很聪明的。比如放一张美女图片或者其他让人有单击欲望的图片,不要以为放在下面他就看不到,他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会去单击。同时他也是挑剔的,如果文章标题起的差一点他可能都不会去看。关键是网络编辑怎么去体会用户需求及提供需求的满足。不同的新闻面向不同的用户,如教育频道,用户有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老师,还有可能是广告客户(学校),频道所面对的人群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家长、学生、学校,不同的访问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学生家长需要的信息是怎样选择学校、选择模式、学到知识;学校的需求是为了招生、宣传,如何在新闻专题中通过满足学生家长的信息需求,而影响这个群体,进而影响其背后的广告客户群体(学校),这是值得网络编辑思考的问题。

搜狐网的教育频道主编冯志军曾谈到:网络编辑必须和用户站在同一个位置,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冯志军刚到搜狐教育时,团队只有三、四人,和新浪的差距很大,当时访问量200多万已经算很高了,而现在每天几千万,已经不是一个级别。冯志军是怎么和团队一起一步步赶超竞争对手的呢?首先是与用户换位思考,他举了一个高考的例子,高考属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内容。早期搜狐教育做了很多“头脑风暴”,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站在考生和家长等教育频道访问用户的立场把需求细化,报名、查资料、寻找很好的老师来讲解。比如当时有团队成员提出说能不能做一个高考估分的系统,让学生在网上实现这个过程,只要在网上重新做一遍题目就能得到自己的分数,后来搜狐教育就发布了一个这样的估分系统。通过发觉了一点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并帮助网友解决这个需求问题,虽然只是一个小产品,但却给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提升;后续搜狐教育推出了志愿填报指导系统,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预估分,然后缩小高校选择范围,方便填报志愿,不断挖掘用户的细节需求并且通过服务来满足需求。透过用户的眼光看需求,根据需求的细分整合内容,运用内容的创新吸引用户,正是网络编辑的提升之道。

对于设计师来说,其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拿到一份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尽管很多人认为产品的需求是PD、运营和用研负责的,产品的架构是架构师搞定的,至于设计师只要把交互和视觉做好就可以了,但其实“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对于设计师的职业提升一样是大有裨益的。简捷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用户需求透彻理解,引导用户完成必要操作的基础之上,才能达到的一种去粗取精的减法智慧。

设计师除了具备UE、UI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之外,还需要增加对于网站所服务用户群的用户行为、规则、特点的深度了解。豆瓣网的设计师是豆瓣的忠实用户,Google的设计师是Google的热情粉丝,他们自然会关注和参与到整个用户的行为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摸清产品底线和抓住基础需求,也可以运用交互和视觉设计更好地表达产品对于用户的意图。如果只是具备UE、UI技能和知识,却对网站产品和用户需求一无所知,那就只能抱着PRD依葫芦画瓢,也就只会专注于交互方式和控件运用等小细节。不是说细节不重要,如果产品中的用户需求流程设定有问题,细节处理得再精妙也只是舍本求末,因为那不是用户需要的。如果设计师在固定的职位分工之外,能够“主动出击”,联系产品涉及的其他职位,索取已有数据和资料,并以用户的角度持续地关注和参与到产品流程中来,他一定会为自己、产品、公司赢得更多的机会和胜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