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蒋介石痛心疾首:“陈修和为何不回来?”(1)

陈修得草成一函,交郑介民发出,可久久不见回音。陈修和对郑介民说:“这样干等也不是事儿,东北接收头绪繁多,我以前曾到沈阳兵工厂搞过调查,不如趁此等信之机,去那里看看。”

来到沈阳兵工厂,陈修和看着往昔偌大的一个兵工企业如今破败不堪,作为一个老兵工,他心情十分沉重。

东北一些黄埔出身的将领,如杜聿明、廖耀湘、宋希濂等,虽说他们置身与中共军队磨擦的第一线,但他们内心似乎也厌倦在抗日刚刚结束之际,又把国家拖入战争,希望陈修和在调解国共关系上尽心竭力。然而,严峻的现实又使他们感到,战争车轮的轫销一经拔起,便很难遏止其向前滚动。从作战出发,他们都希望由陈修和到东北主持兵工生产。

陈修和怀着异样心情回到北平,给陈毅的信依然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1949年夏陈修和与陈毅相见时,曾问他为什么给他寄信不回复,陈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恼,说是根本就没接到哥哥的信。陈修和事后估计是郑介民自己不敢做主,向蒋介石请示,蒋没有允准,郑只得扣信不发,而以未得回信搪塞他。

不久,蒋介石完成内战部署,军调处使命告终,郑介民准备回南京,向校长复命,问陈修和是否与他同去见蒋。陈修和说:“我没有见到陈毅,没有完成校长嘱托的事,还是不见的好。”

郑似乎也不清楚蒋撤销军调处的真实用意,只是以为此次调解不成功,就对陈说:“将来军调处再恢复时,我一定还要把你请回来。”

陈修和回到兵工署,叙述了到东北看兵工厂的情况和东北将领的反映。当时的兵工署署长听后说:“看来东北的兵工厂由你负责最合适。那边战事已开,兵荒马乱,谁都不敢去。你是黄埔出身,同军方的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他们熟悉;又曾是委员长的侍从副官,地方政府也不会难为你。”于是,兵工署任命他为90兵工厂(即东北兵工厂)总厂长,并为他呈请中将军衔。

陈修和到90兵工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蒋介石认为已无利用价值的兵工厂,迅速恢复到日伪时期的生产水平。1948年夏,负责美国对蒋援助的旧金山市长赖普汉来厂参观,对该厂生产恢复之快、规模之大深表惊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