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告何应钦,警惕法国重返越南的阴谋(1)

1945年8月17日,盟军统帅部发布第一号命令:“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法属印度支那境内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所有陆海空和辅助部队,应向蒋介石委员长投降。”据此,蒋介石命令国民党陆军一方面军司令卢汉率全军入越,在河内设立占领军司令部,接受日军投降。与此同时,国民党行政院还组成一顾问团,协助接收。

陈修和的老朋友凌其翰被举为顾问团负责人,他于赴越途中在昆明逗留数日。因陈修和担任过兵工署及联勤司令部驻越南办事处处长,又曾留学法国,且于盟军统帅部命令后就受降事务去了一趟河内,对越南的情形相当熟悉,凌其翰便前往陈处拜访讨教。不料刚见面,他就挨了陈修和好一通数落。

原来凌其翰刚受命,就接到行政院拟定的《占领越南军事及行政设施原则十四项》,要其根据这十四项原则行事。这十四项原则中的有关措施,均以尚未回到越南的法国势力为一方,以法方为商洽对象,而只字不提“八月革命”后诞生的、以越南劳动党为主的越南临时政府。

而早在1943年开罗会议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对蒋介石表示,战后绝不能把印度支那归还法国,而应置于国际托管之下。特别是“四强”对“二战”期间法国维希政权追随轴心国印象颇深,不愿让法国在战后捞得丝毫便宜,因而盟军决定印度支那北纬16度以北由中国军队接收,以南由英国军队接收,不允许法国染指。

可十四项原则以法国为越南战后各种事项的商洽对象,无异将法国视为接收的伙伴,给了法国再次染指印度支那的机会。陈修和认为这无疑背离了原来中美达成的共识和意向,同时作为军人的陈修和,对历史上法国殖民者将越南当做侵略中国跳板的行径记忆犹新,亦对越南人民为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怀有同情。

陈修和在驻越期间,曾陆续接到过几封陈毅的来信,希望他支持胡志明,支持越南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所以,他将对行政院拟定的《十四项原则》的不满,一股脑向代表行政院参与接收的凌其翰倾泄而去。

当然,他也知道行政院的训示,并非老朋友的意旨,因而在对行政院尽兴批评后,向凌其翰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越南目前的局势。他说:“在‘八月革命’后,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领导下,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是坚决反法国的,不准悬挂法国国旗,得到了越南民众的拥护。如果我们不同他们合作,或让法国军队重新回去,就会遭到越南民众的反对,发生中越冲突,影响受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