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帮了蒋介石一把——炮击金门内幕(1)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突然对金门、马祖等蒋军盘踞岛屿发起猛烈的炮击,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

半个月后,整个行动的总导演毛泽东也说没料到“金门、马祖打这样几炮”会使“这个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

从那一天起,金门地区的炮战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一直持续了21年。

数十年过去了,当年如此重大的事件究竟缘何而起,其间前前后后的曲折内幕,毛泽东曾如何以超人的胆略和睿智驾驭着变幻无定的险恶局势,即便是绝大多数曾经亲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也不得而知。而愈来愈多的后来者,甚至不知道大陆与台湾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历史。

美国对蒋介石失望,准备“换马”

美方在朝鲜战争失败后,欧洲各国对美国在远东军事冒险啧有烦言,不愿再为美国的战略消耗各自的军力物力。

美国鉴于自身能力和盟友们的态度,亦视直接介入台湾军事行动为下策。其最理想的算盘是:使台湾成为大陆永远不能收复的、并可用以切断中国与世界往来的基地。

因此美方命舰队援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蒋军撤离大陈岛。接着,就劝说蒋介石尽快放弃临近大陆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用辽阔的海域远远地隔绝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使各方关系日渐淡漠,以期“台湾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托管”等预谋得逞。

然而,不仅中国政府不容同胞分离、国土割裂,蒋介石也不愿听美国摆布,做一个在孤岛称王的历史罪人。蒋介石不仅不从金、马等岛屿撤退,相反向诸岛增兵,摆出固守架势。

美方曾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声称《共同防御条约》防护范围不包括金、马等临近大陆的岛屿,因此这些岛屿遭攻击时,美军将不予支持。蒋方则力争说:新通过的《台湾决议案》中规定,美军协防范围包括全部“友方掌握的有关阵地及领土”,美方不应言而无信。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宣布:“为了不损害自由中国的士气,及断绝他们的希望,美国决心协防金门、马祖,以巩固台澎地位。”

艾森豪威尔的表态引起美国盟国的强烈不满,纷纷指责美国不该对台湾海峡事务大包大揽。而蒋介石坚决不从金、马后撤,频频叫嚣反攻大陆,又使美国隔绝两岸的如意成算落空。这一切都使美国十分尴尬。又鉴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蒋介石集团政治腐败、经济瘫痪、军事一败再败,威望一落千丈,美方遂密谋“换马”,另觅有利于美方的新代理人。

蒋方虽然了解到美国的意图,但没有美国的援助,蒋介石自知独力难撑,所以不敢公开同美国翻脸,只得暗中对与美国关系亲近又掌握军队的实力人物大加猜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