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秀才”遇上政治(3)

游泳池谈话的第二天,毛泽东便召集会议,当面批评田家英调查回京后不修改《人民公社六十条》,却在居仁堂搞什么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文件。此前,毛泽东决定以中央的名义起草一份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文件,由田家英主持。可会后毛泽东就让叶子龙通知田家英,把文件起草工作交给陈伯达去做,不必再参与了。

一个多月后,北戴河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对包产到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在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时强调:单干从何而来?在我们党内有相当数量的小资产阶级成分,有一部分是富裕中农家庭出身的,或者本人就是富裕中农。也有些知识分子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或者是资产阶级子弟。这些人很明显,把群众当奴隶。我们党内有相当多的同志,对社会主义革命缺乏精神准备。

邓子恢、曾希圣都被点了名;田家英在小组会上挨了批,毛泽东更加深了他对田家英“思想一贯右倾”的印象。江青乘机给田家英扣上“资产阶级代表”的帽子,并到处宣扬。

经历了这一系列会议和变故,站在田家英这个特殊的角度,或许他已经隐隐约约地察觉两个主席之间,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方针政策认识上的差异:毛泽东对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把困难局面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感到过于刺激,不愿意接受;把包产到户视为不能容忍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他在给毛泽东的书面检讨中,在涉及包产到户问题时,依旧只字未提刘少奇委托一事,一个人默默承受了打击和委屈。

董边记得在那段时期,田家英一再提到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中央的团结。但她始终没有弄清楚他指的是什么。他内心无处倾诉的苦衷,此时此刻她才渐渐明晰。

随着运动的升级,矛头渐渐指向刘少奇,董边也参透了安子文厉声制止她言及此事的用心:包产到户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大罪状,当年田家英从维护两个主席的团结出发,把“罪过”揽到了自己头上;如果自己把这内情一说,这“罪状”不就又安到刘少奇的头上了吗?既然田家英已经逝去,就让他一个人顶着这一“罪过”吧。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包括刘少奇被公开批判的时期,董边始终缄口不言此事。

“篡改毛主席著作”罪名

包产到户事件,客观上造成了田家英和毛泽东之间的政治裂痕。在此后整整半年里,毛泽东既不理也不用田家英。田家英心里非常郁闷,有时甚至流露出消极情绪。他曾对董边说过:“搞政治风险大,一不小心就会跌到漩涡里。”他还曾几次同董边认真地商量,提出离开中南海,到下边去当个县委书记,认真搞点调查,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该如何搞。

田家英的要求没有被批准,毛泽东不放他走。酷爱史学的田家英,又向毛泽东表露了离开现岗位,潜心研究清史的愿望。毛泽东说:“噢,你也是搞本本主义!”仍然没有同意。按逄先知的分析:毛泽东对田家英“虽然已不那么信任,但工作上还需要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