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Km/H 双胞胎马6(1)

明明都是大学生,但是开20多万汽车上课的和骑二手自行车上课的,互相之间一遇到车祸,就好像分属于两个种族,或者两个阶级。

程让配合调查的这起事故,已经是学校今年的第四起交通事故了。

之前三次分别是:冬季学期末尾时,一个年近60岁的女外教在中环校区等校车,因为身材矮小,位置也没站好,校车司机倒车时压根没注意到尾部还有这么个小老太太,目击者说她当时被撞出足足五六米开外;开了春,化工学院一个副系主任在本部校区北门骑车过马路,被一辆超速的卡车刮倒在地,而且还是集装箱卡车,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两个月后,灾难降临西山校区,一辆运石子的八轮卡车途径东校门时莫名其妙地翻车了,好几吨石子瞬间埋没了在路边吃夜宵的三个学生,两人当场毙命。

死。死。死。死。死。

现在这第四起对学生的刺激是最大的,尽管后来一查,两个死者一个是外国留学生,另一个是外校人士,严格来说都不属于我校最具代表意义的普通学生。但毕竟出事是在校内,双方都是机动车,是残酷的道路撞击游戏的强势者。还好事发时已经很晚,周边没什么人,否则快速侧滑的铁疙瘩摩托车且不说,就是半道上飞来一人砸你身上也吃不消,还没算上万一汽车闪避失控冲上人行道的可能性……

学生们第一次发现,校园交通是如此不安全。学校的BBS上首先出现抵制校内机动车尤其是学生机动车族的呼声,并且很快得到响应。后勤部的投诉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个校长的电子信箱里一夜之间来了百多封新邮件:大家的要求很简单,两个轮子的飙车族又吵又闹需要严加遏制,四个轮子的有车族越来越多需要限制,甚至有人提出不允许学生把机动车开进校园云云。

当然,这些要求基本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程让对这点再清楚不过了。

程让他们这所学校是十几年前由五所本专科高校合并而成的,分久必合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口泱泱且校区四分五裂,除了比较靠近市区的中环校区,其他三个校区都地处边远,又均未通轨道线,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批自己开车来上学的学生。

最初也就那么一两个家里富得流油的公子哥,不成气候。可后来随着私家车群体的日益壮大,现如今,仅面积最大的本部校区,就有登记在册的学生车主50余位,而且有着继续扩增的趋势。

学校是无比精明的,它像一个真正的商人那样善于算计:在校学生可以把私家车停在学校,但每月需交480元的停车费,50台车就能月入近2.5万。学生车主们当然是愿意买单的,这个价钱放在静安寺或者南京西路,大概也就够停两天一夜罢了。套用一句电影台词,能开得起私家车的学生族,(他们的父母)还在乎多花这四五百?

学校后勤部门倒也不是白眼狼,收了车主们半学年的定钱,还就真的立刻在本部校区的三个宿舍楼群里各改建了一座自行车棚,用来停放私家车,专车专位,头顶蓝色有机玻璃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皆有车道可进出。其他校区看到这么好的致富渠道,当然也不会放过,各自的机动车库立刻破土动工。

所以,在这个关头,要求学校限制私家车甚至驱逐私家车,把已经落到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再拿出来拱手送回?

世界上实在没有比这更艰难的事情了。

程让始终忘不了新车库落成时,车主们发现这种改建车库每个只能容纳20辆汽车,满面红光的后勤集团总经理排着胸脯保证:“不够再建,欢迎新来。”

程让是学校车主协会的老会员,头脑清醒、思路敏捷、处事冷静,又是学法律专业的,一直是现任会长武元的智囊和狗头军师。但凡车主协会对外遇到什么问题,武元总是第一个来找他。这次车祸事件和反私家车运动闹得沸沸扬扬,学校还有模有样地组织了个听证会。武元以前没见过这阵仗,有些紧张地说:“到时候你可一定要来。”

程让一笑:“来个屁,学校也就是给那群小朋友一点面子陪他们玩玩。你看着吧,要是最后出来的措施不利于车主,我扛着我的马6回家。”

他这话说完不到两天,学校公布了相应的新规定:学校马路全部装上黄色减速带,机动车在校内的时速不得高于20Km/H,钦此。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辆自行车的正常时速都能达到15Km/H,20Km/H是小功率电瓶车的速度。让吃汽油的汽车开20Km/H,根本就是个天大的冷笑话,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加上学校马路也没有摄像头和交警,鬼知道你某个时候开了多少的时速。说白了,这限速20Km/H就是表面上的管制,其实效作用还不如那每隔120米才有一条的减速带。

孰胜孰败,一目了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