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情缘(1)

《华尔街日报》采访我的时候,我把这件事讲给了记者,这个故事后来上了《华尔街日报》。

凌晨一点半,海洋又蹑手蹑脚地起床,打开电脑,开始工作。这已是这周以来的第三次,海洋害怕吵醒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小女儿们。自从结婚有小孩以来,家庭和工作的重担沉沉地压在海洋和我的肩上,半夜“加班冶已成常态,但我们仍甘之如饴。因为,这就是生活:我们共同相知相伴的生活。

实际上,刚结婚的那一年,我们在单位基本上也是各忙各的,下班回家则在彼此的鼓励中放松下来。我们怀念这种忙碌,更怀念相伴着的日子。

相识三年,从同一个生产部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我们就像两个有交集的圆圈,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并共同凝聚了这段发源于英特尔的爱恋。

还记得 2004年的时候,我们俩同时加入英特尔生产部门,高强度的工作和紧迫的压力并没有使我们退却。我们也非常喜欢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它很公平,只要高效率有成果就一定会有回报。

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对彼此工作的理解和认同,海洋和我走到了一起。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每天加完班回到家还要陪小宝宝。有时实在是太累了,就睡一会儿,再起来工作。尽管我们约定好尽量在公司把活儿干完,但不愿服输、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我们常常在凌晨趁小孩睡着之后仍爬起来工作。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2007年和 2009年,海洋两年都获得了公司的嘉奖。为了缩短生产用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海洋和其他部门讨论,生产瓶颈在哪里?如何优化工业链?当时的产量要求是 200万,海洋所期待的目标是提高 10%。

怎样才能在本来就拥挤忙碌的生产线上抢出这多余的产量,却又不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简单地说就是———优化!优化时间、优化工艺,不断提高效率。海洋和他的团队从想办法到实施,终于在那年的第一个季度达到了将产量提高 10%的生产目标。这样的产能持续了两三个季度,而这个最佳员工奖,就是奖励海洋出色地完成了他作为项目工程师的任务。

英特尔的核心文化是创新,仅仅一年半之后,海洋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不断地创新。 2009年,英特尔中国区的最高荣誉奖颁给了海洋和他的队友们。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是提升产量,更做到了优化工艺。在成都厂的生产中,他们克服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难题,将产量从 100k提高到了 1800k甚至 2000k。“谁与争锋!冶海洋很骄傲地说。拿这个奖,海洋和他的队友们实至名归。

对于海洋的成绩,我为他自豪,更觉得成都厂是我们的“福地冶。在这我不仅收获了爱情,也获得了成长。

我是山西人,在成都上学,毕业之后被英特尔成都工厂录用,后来去上海接受了系统的培训。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会的时候,讨论常常非常激烈,甚至有的时候会让我感觉不那么舒服。当时我只有 24岁,工厂师傅们和我激烈的争论甚至让我觉得,他们有点儿不喜欢我这个黄毛丫头。后来,一位师傅专门找到我,说大家的讨论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在英特尔就是这样,所有人都是为了将工作做到位。这一席话打消了我的疑虑,我由此明白,坦诚沟通、直来直往———这就是英特尔的风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