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救市背后的故事(4)

救市中的大国博弈是复杂而持久的战争。大国之间的博弈不是某两个国家之间的一次战斗,而是由多个国家的多次交锋组合而成。在经济危机后的救市活动中,为了捍卫国家利益,或为了逃脱责任,大国之间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博弈,有不留情面的短兵相接,也有表面友好实则暗流涌动的斗争。救市之后的大国博弈变得比往常更为频繁,这是因为,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由次贷危机衍生的全球经济危机让世界进入了一个充满变局和机会的时代,在一切尚未确定、一切都有可能的时期,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掌握了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主导力量。因此,贸易、IMF改革、金融机构改革,以及新的货币体系构建等领域都成了各国政府和领导人相互博弈的焦点,而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则始终维持着亦敌亦友的关系。例如,在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上,欧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同一阵营,一致对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质疑,而当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整体地位的挑战时,发达国家又会迅速摒弃前嫌、一致对外。

如果说这场经济危机,以及危机后的各国博弈的结果,能够为世界带来些改变的话,那么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的压力便是一个主要方面。任何新的货币体系的建立都依赖于以往货币体系对现实世界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的主要表现即原有货币体系已无法维护货币市场的长期稳定。现今货币市场的巨大波动已经很好地证明了目前货币体系的弊端。对此问题的解决,有两条路径可走。一是直接寻求美元的替代性储备货币,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或机制。二是对现有体系进行修缮,总体来讲并不推翻美元现有地位,只是加强对货币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从理论上讲,货币体系的重构应该是除美国以外所有国家共同的目标,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一直在抨击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美元独大、缺乏监管的金融制度(中国因官方储备货币中大量的美国“血统”而要求在较长时间内对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进行调整)。但是,在没有拥有足够实力的替代货币出现以前,世界经济还是愿意选择稳定压倒一切。所以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元依然能够保证现有的地位。因此,2009年G8峰会最终发布的会议公报中,对于美元地位和储备货币等问题并未涉及,与会各国仅就推动稳定且功能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达成共识——这是在任何一次即使是剑拔弩张的峰会中也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成的共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