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4)

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都将指向同一个方向,即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虽然“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何方”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本文最终并未给出一个言之凿凿的结论。美元储备体系向全球储备体系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对美元和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骤然推翻会在金融市场引发地震,谁也无法预料这会不会演变成另一场“百年危机”。如果读者期待从本书窥探世界经济体系的未来,那么首先需要定义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是明天,十年还是一百年?凯恩斯有一句名言:“长期来看,我们都将死去”。从历史上来看,经济世界也总是在周期中循环往复。如此看来,要为世界经济预测一个确定性的未来,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货币体系、经济秩序、监管制度和国际经济组织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对不同立场的国家或区域组织来说,即将发生的改变,是机会也是威胁。变革,意味着打破现有的状态,因此博弈、争夺总是相伴其中。新旧交替之间,世界必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之中。而最终世界将走向何方,则为各国博弈的结果所左右。

现在我们将视线从宏观的世界经济市场的变迁收回到我们的祖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的应对之道可圈可点。在出口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却在经济危机后稳步走向复苏。这令世人惊讶的防御和恢复能力使中国角色在这次经济危机后将成为全球性角色。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以维护全球经济稳定,推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此外,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用成熟的外交手段维护与其他国家长期、稳定的关系,对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并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阶段性合作伙伴国家的关系制度化。

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成功无需以其他国家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世界已经在多极化格局的趋势中走了很久,中美、中欧、中日等国家的双边关系也因此置于多边关系之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双边关系也对多边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阵营中的大国来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具有全球性意义。因此,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快速提高的同时,也正在与既是朋友又是竞争对手,且深谙大国博弈之道的其他国家不断进行着交手与合作。

金融危机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表现令世人失望之极,而这场危机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创造了足够大的空间。同样处于金融风暴的肆虐中,中国的4万亿救市计划和中国市场的稳健恢复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在这个时代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某些国家的狙击。在与这些力量抗衡的时候,如何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则是世界对中国的考验。机遇与考验并存,这就是中国面对的局面。世界为中国开启了一片天地,如果能够把握好时代的契机,那么中国向世人展示的,将是一个全方位崛起的大国形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