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VS.“我们”(16)

美国显然是西方世界最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社会个人主义的拥护者,布什竟然使用人类群体的力量来确保连任竞选的胜利。他的做法有些“勒庞”,有些“科法”,但也有些“戈培尔”26。“利用人来传播思想。一个思想被传播得越广,到达生活的越多领域,它就越会成为世界性的观点。”

我不知道,俄亥俄州和佛罗里达州的那些为乔治和迪克奋力争取的好公民们,是否愿意知道他们再次选择共和党候选人就是源自这个道理。请不要告诉他们。

本章小结

除了大脑本身的设计而创造出的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幻象,我们西方人同时还在“我”的幻觉中费力挣扎,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一直给我们传输个人意识。在世界所有文化大范围下,西方文化仍然是个奇怪的文化;其他文化的大多数都视人类为“我们种族”,用“我们”的视角理解人类行为。而我们西方人,似乎是另类。我们西方人对自身的理解、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还有我们选择的处事手段,大部分都直接源自我们的文化意识。这本身就很奇怪——考虑到我们通过其他人的方式学会了看到“我”,而不是“我们”。

思考题

好,假设我们种族属性是“我们”,我们天生就是群居动物,只有和别人在一起、通过别人我们才能变为我们自己,而我们西方对“我”的文化的论断是错误的,那会怎么样?这怎样解释经理人和营销人员都关注的那类群体行为?我们如何建构另一种方式来尝试设计变更?

针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问题

1.消费者告诉我们他们渴望被看待成个人,而文化层面显示,他们自我的社会性才是事实。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2.对于形成我们的客户以及我们看待和描述世界方式的文化偏见,你怎样对待?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我们在追踪偶然联系时,在试图了解事物的运作原理与原因时,所表现的过度自信。你怎样压制这种行为?

3.拉丁模式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帮助你理解群体行为的种类?

4.决策市场对于改善我们预测未来的能力,提供了哪些机遇?

5.抛弃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对人类“碎片式”的理解,而接受非洲国家对人类的观点,这对你有什么样的涵义?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