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土化休闲新景
美国文化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提出球土化(glocalization),由globalization(全球化)与location(本土化)两个词拼合而成,强调两者的互动发展。给了我们一个新视角,这不正是当代中国休闲的典型特征吗?
《新周刊》记者曾挑出一些有意味的词:波普/波希米亚/性感/养眼/香艳/板砖/灌水/创意经济/原宿/教父/维京/涂鸦/皮草/旗舰店/首映/档期/无厘头/创作人/话语权/风头趸/狗仔队/像素/蓝牙/菲林/范思哲/甲壳虫/哈根达斯/无印良品/宝丽莱/路易威登/川久保玲/飘一代/坎普……记者感叹:相信30年前,能看懂其中3~5个词的中国人,是非常罕有的。但现在,它们已构成时代话语。我们的生活,早已面目全非。 这些词,部分反映出中国休闲的国际时尚。信息化促成了休闲的全球同步,奥斯卡颁奖,中国影迷与美国粉丝同一时刻尖叫!
但这不妨碍中国影迷转身去农家乐打麻将,甚至边和麻将边尖叫!本土化是休闲的另一景观,且挑些更本土的词:棋牌/歌舞/演艺/展览/公园/旅游/主题餐饮/商业街/酒吧/茶座/集邮/收藏/摄影/手编/美容/浴足/园林/花鸟/宠物……都早已成为大众休闲。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纯本土。“球土化”概念的深刻在于,它揭示出全球化过程中的二律悖反:全球化推进到民族国家或地区,它迟早经过“本土化”的改造;而当今的本土,也是经过“全球化”浸染的本土。
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休闲传播不单是娱乐,而是大量进入新闻。就说以上两串词,仍有一些现象还没得到及时深入报道。并且,球土新景是不断变化的,农家乐是典型的本土休闲,但有些也与国际接轨评“星级”了。从球土互动角度看,真有报不完的题材。其次,休闲传播不是电视的专利,而是普遍进入其他媒体。报纸副刊增加以上内容,那才容易“副刊新闻化”;设置专刊,也容易专刊时尚化、国际化、分众化。再次,休闲传播不仅传递信息,更是丰富体验。不可能每个人都玩波普,但通过媒介体验波普艺术如何出现在时装、漫画、胶纸、摇滚唱片……不也挺好么?这是普利策当年搞女工选美,对大众不惜篇幅报道貂皮大衣、钻石项链的深意,现实生活处处与媒介相同,还要你媒介来干什么?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按摩”,媒介的功能之一就是丰富体验——“爱我,就带我去吃哈根达斯”——商业不商业无所谓,关键是这样的报道打开了想象空间,一个好灵好灵的女孩——“爱我,就给我摆个雷人甫士”——“爱我,就跟我去菜市同肉贩讨价还价”——“爱我,就给我唱个周星星的经典:小人本住在苏州城边……”这个红袖不添香光添乱,我想应该是非法的……
学习性休闲增加
球土休闲新景是平面展开,还有新增的休闲层面。从人文角度看,可以把休闲活动大体两分:消遣娱乐性活动和学习提高性活动。后者主要指阅读自修、业余爱好(摄影、收藏、设计、发明、绘画、书法、运动、音乐等)以及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行为。工业化时代,休闲是辛勤劳作之后的消遣放松,娱乐性休闲占据主体地位,“休闲娱乐”也成为固定词组。而信息化时代,也是进入知识社会。终身学习将成为普遍现象,那就必然导致学习性休闲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