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座位的选择

谈判既是一种抗争行为又是一种高度合作的行为,参与谈判的各方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桥梁做沟通,任何谈判都不会顺利进行。谈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以寻求共同利益做桥梁,谈判各方才能坐到同一张谈判桌前。然而如何安排谈判者的座次,是颇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对我而言,共同认识的最佳符号是桥梁。”

曾经有谈判专家得出过这样的结论:人们在房间里就座的位置不仅是地位的象征,而且会对探索如何进行意见交换产生策略上的影响,以至于谈判桌的形状和座次安排能代表谈判者所采取的某种特定的谈判方式。

例如,将谈判东道主安排在他办公桌的后面或者让东道主谈判小组位于谈判桌的“主位”,能加强东道主的谈判实力;在谈判桌两侧各放一把椅子,双方谈判者相对而坐,则会造成一种正式的甚至有点对抗意味的谈判气氛;而圆形的谈判桌,不分首次坐席,则代表一种双方愿意合作的愿望;在圆形谈判桌旁,双方谈判人员坐定后围成一个圆圈,便于交换意见及彼此沟通感情,因而不少和解性的谈判都选择圆形谈判桌。

这就说明,谈判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创造有利的谈判环境之外,巧妙地安排谈判的座位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进行一次成功的谈判,就要在座次的安排上动一番脑子了。

实力相当的谈判双方,若座位安排有类似不对等或刻意被打压情形,会让弱势一方心生不平,平添谈判变量,甚至容易非理性产生某些敏感议题。尤其跨国谈判,前置作业时就须透过协商,确定双方人员座位安排。

谈判座次的安排有许多种方案。一般来说,谈判双方应该各居一方,彼此之间面对面而坐,谈判的领导坐在首位,其他谈判成员依次围绕着他坐下,双方的领导也需要坐在平等相对的位置上。

从心理学的分析来看,这样安排座次,虽然有人为地造成谈判双方的冲突和对立感的意味,不利于谈判的合作气氛,但是这样却可以有利于谈判双方和一方内部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同时也可以使同伴之间相互接近,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实力感以及团结感,不仅有利于团结力量,还可以提升己方的士气与信心。

在很多商务谈判中,其中一方会把对方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在高大的办公桌前俯视卖方,目的就是给对方带来不安与压力。

作为一种谈判的技巧,巧妙地安排座次,一方面可以使谈判双方易于达成共同的协议,获得谈判的成功,另一方面,在有些谈判场合,那种使对方感到吃惊的出人意料的设想可以让对方感到不适应,在对手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打乱他们的阵脚,从而削弱对手的谈判力量,使己方在谈判中赢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巧设座次法的最直接功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