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过程中的心理变化(1)

但凡坐在谈判桌前,谈判者的心理变化都会变得十分丰富。这时,谈判者的认识、水平、修养等自身素质都能对其心理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表露出个性、感情和追求等方面的内容,反映出心理活动产生的主观因素。所以说,谈判者的心理活动一般都分为主观性与客观性这两重性质。

因此在谈判过程中,不同的条件、因素还有环境都会引起谈判者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变化,进而引起谈判者的心理变化。谈判中的心理变化也就成为谈判者态度的转变标记。

谈判的心理变化是指人在谈判中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在谈判中都经历着发生、发展和完结的过程,统称为谈判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曾经有心理学专家将谈判者在谈判中心理变化的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斗争过程三大类。

一、认知过程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都是通过各自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来实现对所谈及事物的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这些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认知过程。

例如,谈判桌上的察言观色、八面玲珑,靠的是视觉和听觉;而刻骨铭心则指的是记忆,浮想联翩、遐思绵绵是想象;举一反三是推理判断,即为思维。这些谈判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都有各自的特征和规律性。

如果谈判者注意把握运用这些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必将能更有效地影响对方的谈判行为,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来的,但它的作用却无法被忽视。我们都知道,在谈判中即使谈判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或者他们彼此间的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对所谈及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总是对它们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并产生主观上的情绪和情感。

情感过程是谈判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人情味更重的社会中,感情可能比说服更为重要,这也正是目前许多谈判高手十分重视感情投资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证明: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使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相反,消极郁闷的情绪往往会使人的思考能力下降,活动能力降低,使谈判不能顺利进行。

所以,作为谈判当事人不仅需要自己在谈判中保持良好的心情,愉快的情绪,同时更要紧紧抓住对方的感情脉搏,并施加影响,以便左右对方的谈判行为顺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谈判的心理战术有时被用于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上。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谈判者试图搅乱对方的情绪,甚至激起对方的愤怒之情,迫使其进入不理智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对某些问题作出让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