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知觉对比

在心理学上,知觉对比是一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有人也称为对比效应。

例如,把颜色相近的两束花放在你的面前,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把颜色相对的两种花放在一起,就能马上给你一个很深刻的印象:鲜艳的颜色更鲜艳,模糊的颜色就显得更模糊。

很多人在上学时都有过这种经历,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老师,毕业离别时话语突然变得柔和体贴,令自己终身难忘。在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月底绩效考核时,如果跟在绩效非常突出的员工后面递交报告,虽然这个月的成绩并不差,但也很可能被经理评为“比较差”。同样的工作成绩,如果你把报告混在一堆新人报告里,可能出乎意料地被评为“较好”。

在一些高校为应届大学生做求职讲座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去一些公司的时候,准备得很充分,表现得也很好,为什么有些面试官显得无动于衷呢?

对此,我的解释是:很可能在你前面进去的那位表现得非常优秀,在面试官强烈的知觉对比心理下,使得优秀的你显得黯然无光。

当我们去买东西时,通常习惯“货比三家”,然后选择相对物美价廉的那一家购买;相貌平平的一个女子,站在美女面前黯然失色,如果她面前正好走过一位相貌平平的女人,对比之下,她就会立即显得光彩照人。

这一切,都是知觉对比心理的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临不同选择,必须作出决策的时候,通常不是像传统经济学说的那样去判断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会无意识地去根据一些比较容易对比的线索来判断。也就是说,人们经常会不自觉地陷入“知觉对比”陷阱。

例如,我们有时常常根据冰淇淋到底满不满这个容易对比的标准来决定要不要买这一支冰淇淋。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很可能导致我们为一个并不十分值得的东西付出了更多的钱。

我们要清楚的是,知觉对比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事物本身的特征事实上并没有改变,是我们主动地进行对比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