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惯性左右自己

惯性思维是指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这里的环境包括周围的一切事情,拿我们坐汽车来说,当汽车加速时,人们的身体会向后仰;汽车减速时,人们会向前倾,人们总是很难在瞬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性,这是人们的身体受制于物理惯性的作用。从思维定势的角度看,人们的心理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惯性,甚至有人认为:我们的命运经常被习惯所主宰。

惯性思维对问题的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思维习惯。当遇到新问题或者环境发生变化后,惯性思维往往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出现盲点,步入思维的误区。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的两臂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一个人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不过他在离绳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滑轮,意思是想给系绳的人以帮助。然而尽管系绳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个滑轮,却没有想到它的用处,没有想到滑轮会与系绳活动有关,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资料来源:(美)凯蒂等.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周玲莹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有删改)

但是很多人看到滑轮后,习惯性的反应是:滑轮是吊起重物时省力的一种工具,对目前的问题一点作用也没有。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系绳的人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荡起来,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问题就解决了。

实验中,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对部分实验者给以了指向性的暗示,对另一些参加者则没有给任何暗示。结果,得到暗示的实验者绝大多数都很快地解决了问题,而没有得到暗示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能抓住另外一根绳子。

不可否认,当我们遇到一些需要重复操作的事情,或者一些经常遇到的情况时,惯性思维可以使我们更快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但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的惯性往往会使我们墨守成规,局限于以往经验和知识的“怪圈”,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

看看我们周围,有很多事情已经是“昨是今非”了。例如,在工业生产 时代,几乎每个工厂都要求员工打卡上下班,那是因为工厂内的工人要各就各位,流程化生产才可以开始。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如果要求销售人员每人每天必须打卡签到,无疑会使很多销售员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失去很多抓住客户的良机。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变化地去看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这个处处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去看待新情况,必然是行不通的。

因为不同的问题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一些相同的问题面前,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往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当问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的时候,惯性思维往往有碍于问题的解决。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此时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要相信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总会有解决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有打破惯性思维的意识,有很多问题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往往会迎刃而解。在一些问题面前,我们经常会陷入“定而不移”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时刻警惕陷入“经验”中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