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之战

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以美元本位为特点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靠战争起家的美国在二战之后一直没有再尝到当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横财的感觉,虽然之后也发动了几次战争,但是最后发现得不偿失,不敢再贸然发动战争。不能发动战争,就要在其他方面想办法,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掠夺史,任何人都不应该怀疑资本的嗜血性。既然资本的本性就是不择手段地赚取利润,那么作为资本代言人的政府做任何事情的目的也必然不会违背资本的本性。美国威逼利诱让中国开放资本市场,让人民币升值,其目的是昭然若揭的,即胁迫中国与美国站在一条船上,共同承担美国资产泡沫的风险。

为什么美国会选择中国?因为中国在当时的条件下最适合美国把中国拉下水。要想把别人拉下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和自己处于同样的境地,对于美国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让中国也创造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逼迫人民币升值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

如果人民币持续大幅度升值,那么国际游资则会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的国际热钱必然要涌入到中国境内,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推高中国的资产价格,最后在房地产和股票等价格弹性比较高的市场形成泡沫,对中国经济形成实质性威胁。另外,由于资本管制,中国的货币当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当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也就是说大规模以美元为主的储备头寸必将贬值,在不断的贬值压力下,中国政府有动力将这些美元储备放出去投资,用投资收益来冲抵贬值损失。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来购买资源性资产要更符合其远期利益,购买资源不仅能够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还能够为未来中国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但这种行为显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如果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自己的储备资产大规模购买资源性资产,不但削弱了美国及其盟国控制世界经济的力量,还会让中国脱离美元的束缚,令其货币的阴谋前功尽弃。

真正符合美国利益的,是让中国的外汇储备用来购买美国的金融类资产。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拯救华尔街的速度以及效率就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对这场危机是早有预见的,而将极具投资银行管理经验的鲍尔森放在财长的位置,无疑是想将这些注定要成为“毒资产”的产品推销出去,而中国就是他们瞄上的第一个买家,也是最有实力的一个潜在买家。如果美国政客能够成功地把金融市场上的这些“毒资产”倾销到中国,那么华尔街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延缓发生危机的时间。如果这样,即便是发生了危机,那么最大的输家也是中国。这个道理很显然,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靠实业出口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而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资产只是虚无缥缈的“幻象”,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中国坚持购买美国金融类资产,那么无异于全体中国人为美国华尔街义务劳动,将自己创造的财富拱手让人。

如果从“货币战争”的角度看,人民币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一直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从“战果”来看,基本上成功抵挡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狙击”和金融危机的“进犯”,保存了完整的“有生力量”,并且在“战争”的环境中提高了自身的实战能力。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这样无休止地防守下去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实现强国的梦想,必须在货币领域实施“自卫反击”,必须要及时调整人民币“走出去”的策略,抓住机遇进行“战略反攻”,挣脱美元的束缚,打赢这场“货币战争”。

2008年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以“霸权美元”为特点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已经充分显露,但美国作为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会极力维持这种格局,以保证自己的核心利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阻力是十分巨大的。中国要想在“后危机时代”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发展潜力,必须突破美元封锁的局面,必须积极探索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将人民币融入到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掌握世界经济的话语权。

在世界经济早已步入全球化的时代,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法定货币代表着中国的利益,承担着中国经济崛起的重任。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人民币每向前迈出一步都事关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一招不慎就可能给全局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而法定货币时代,国际货币市场的一举一动都是货币博弈的反映,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并及时见招拆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货币战争”绝不是危言耸听,人民币在后危机时代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承担起中国经济自救图强的重任,而这种使命必然需要我们的货币当局能够审时度势、明察秋毫,充分利用货币政策以及管理手段将人民币打造成一种世界性的货币,从而摆脱“霸权美元”的牵制和束缚,让中国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调控,将外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