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融市场的生存艺术(10)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人们的反应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都不敢赌可以救多少人,大多数人也不愿意赌杀害400人。相形之下,人们更愿意赌损失而非收益。

人的这种心理回答了股市上的一个奇怪现象:牛市的成交量一般大于熊市的成交量。因为我们更愿意赌输而不是赌赢。人们总是惴惴不安地守着一只亏损的股票,赌它总有一天会涨回来;而在股票获利后,立刻抛出,落袋为安。

心理学家称这种心态为“后悔理论”或“风险厌恶”。“总的来说,人们因为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炒股。……当决策正确时,炒股带来骄傲;当决策错误时,炒股带来后悔。”谢福林(Shefrin)和后悔理论的权威学者——梅·斯塔特曼解释道。

而索罗斯的观点不同于大多数人。

“无论你是对还是错,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策正确时收益多少,错时损失多少。”他坚持自己的信条。要获得长期收益,必须要把握的关键就是你究竟跑了有多远。长期收益不等于正确收益,更不等于点滴集聚。

“通过对资本和国内挤兑的保持,你要极富进取心,特别是当你取得好的收益时。许多经营者一旦获得收益达30%~40%时,就极小心地进行交易,而不极力地获取早已认识到的收益,真正获得较高长期收益的办法是用心努力去做,直到你的收益达到30%~40%,接着,如果你有信心,实现一年100%收益,而且你能把连续几年收益率100%连起来而避免下降的年份出现,那么你就真正地获得了较为出色的长期收益。”索罗斯这样说。

战场上,没有人不希望别人倒下去,自己大获全胜。金融市场就是血淋淋的战场。只要能打倒对手,自己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作为真正的风险大师,索罗斯不屑于一边保住手头既有利益一边赚取些许微利,他更不愿意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故事。他极端自信的是自己在交易中能走到头,能在大赚与大亏的极端中取得平衡。

在战场上拼的是性命,在金融市场里拼的是资金。当获利的机会来到时,索罗斯会致力于给对方致命一击,用尽手头上每一个筹码,不仅敢拿出所有身家下注,更会施展各种融资手段甚至循环抵押借贷。因为,“狠”字法则的含义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所有的作为和不作为,都只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获取最大的收益。

据统计,世界上著名的投机家们获得的暴利95%是来自几次大行情的捕捉,只有5%的财富来自于平时的买与卖。在索罗斯眼里,投资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大胆,而是太过保守。就如他所说:“正确时,你未必不一定收益最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