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点石成金的神秘法术
华尔街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那些与生俱来就有创造性、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主导华尔街的人群中,曾经不乏石油大亨、汽车大王、投资银行家的影子。但这一切在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90年代后,有限合伙投机公司占据着美国金融市场的主流,而且法律限制极少。在高额利润回报的诱惑之下,投机经理们绞尽脑汁的四处寻找猎机。马太效应催生了新一轮的财富洗牌,投机经理们成了投资商的宠儿,个个赚到了数量惊人的利润,《华尔街季刊》(WallStreetQuarterly)称他们为“华尔街的新贵俱乐部”。在这些新贵里,最著名的便是乔治·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
用《商务周刊》(BusinessWatchMagazine)的话说,他们是投资领域的歹徒,无限制,放任自流,但作为投资者则远好于他们过去的同行。那么,在金融投机这一领域,索罗斯又有着怎样的神秘法术,使得他那样与众不同呢?
一、永远做好准备
索罗斯从不借他人之手,他总是亲自了解金融市场而不是道听途说。索罗斯喜欢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金融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漏洞。
投资不像其他领域:在这里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数的胜利都属于乌龟,而非兔子。
——杰克·伯恩斯坦(JakeBernstein):《投资的核心》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索罗斯就像一只鹰,大部分的时候都蹲在高高的山崖上静静地看着股市的起落沉浮,只有到了他认为最适合的时机,才发出最致命的一击。为了实现突如其来的闪击,索罗斯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
作为投机家,索罗斯深知大捞一笔比跟着动荡的、混乱的市场亦步亦趋要划算得多。在索罗斯的个人哲学里,金融市场的假设只能在大部分时候起作用,但到了关键时刻,就变得狗屁不通了。而索罗斯要做的就是在绝少的1%的时间里找到机会大捞一把。
为了在仅有的1%的时间里实现投机,索罗斯从来不敢大意。
在了解金融市场上,索罗斯从不会让人去代劳,他总是亲自了解而不是道听途说。和普通的投机家不同,索罗斯喜欢在宏观上思考问题,他愿意发现金融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漏洞而不仅仅是企业绩效的起落。
在索罗斯和罗杰斯一起创业之初,索罗斯每天都花费很多时间耐心搜集数据。他们至少订阅了30种商业报刊,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到法国的《纺织周报》(Cotlook),从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再到《化肥浴解》,一般人感兴趣的报刊杂志都是他的熟读对象。索罗斯基金董事会不仅与数百家公司建立了联系,与国内外1500家公司发生着各种业务往来,合伙人罗杰斯更是每天都要细心研究20~30份年度报告。在浩瀚如海的信息中,他们搜集着感兴趣的公司的材料,寻找着可能有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的内容。索罗斯总是在一堆混杂的信息里搜寻着市场的漏洞,一旦发现了一个可行的切入点,他便会开始组合自己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