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网络生活的“翻船”—离开联系圈(5)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力在一个任务上,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没有同时在做另一件事,我就觉得受不了。早上刷牙的时候,我还不自觉地跑出洗手间,想要找点别的事来做。一只手整理袜子的时候,我的另一只手还不停地触摸智齿,而且心里仍不满足,还想再找件事做才罢休。一旦大脑习惯了上网,连全神贯注三分钟都做不到。

其二,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与他人联系越多,我们的思想就越依赖外界。经常忍不住地好奇“外面”发生了什么,而不再关心周围的人,也不在意自己的处境。一度遥远的天涯海角,现在触手可及,这让我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这些信息。既然能够接触到整个世界,却把机会弃之不用,难道不是不负责任吗?我们的良心会因此愧疚不安,于是止不住地担心—会不会有人等着我的回复?万一错过了老板给我发的邮件,该怎么办?

除了责任感,网络还有一个更强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肯定自我的价值。借助网络,我们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证据,可以看到自己对世界的影响。通讯还欠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靠自己对事物的把握来形成认同感和价值感,换句话说,只能独立自主。而现在,有了互动性极强的网络媒介,我们可以随时上网,从别人发来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存在,靠搜索自己的名字掂量个人的轻重。然而这种来自外部的肯定,不如内在的肯定牢靠。于是我们不得不频繁地上网,一遍一遍寻求认证。谁在讨论我?谁看了我新发表的文章?谁回复了我的评论?谁又关注了我?

只有当我乘上飞机,翱翔在天际,这一切纷扰才如潮水般地退去。充满无限任务的世界暂时隐蔽了,随之消失的是迫切想要联络他人的冲动。飞机旅行之所以让人难忘,在于我不得不面对一直回避的事情—被迫断网。虽然飞机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坐在经济舱的座位上翱翔天际,可不对我的胃口),我居然开始渴望空中旅行。只有这时候,我才能从繁忙的联络生活中抽身出来,得到片刻喘息。我的生活,终于只剩下了我自己、周围的环境、其他旅客、笔记本里的几排字和餐桌板上的一杯茶。我笔下最精彩的段落,常常是在飞机上写出来的,灵感也往往在这里迸发。而在笔记本工具栏的右下角,一个大大的红叉覆盖在无线图标之上—正是这个红叉,解释了我效率提高的原因。

现在,我驾着汽艇在海面上乘风破浪,衣兜里装着一个已经报废的手机,感觉跟乘坐飞机时一样。独自处在辽阔的海面上,我感到心旷神怡。没有别的任务等着处理,于是我能专心埋头手上的事情,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何时回到码头。不仅别人联系不上我,更神奇的是,我也不能掏出手机给自己找事做。如果手机没有牺牲的话,我肯定会给妻子打个电话,告诉她我大约20分钟后回家,虽然说不说其实没什么意义,但我还会告诉她自己怎样掉进了水里,以便让她也开怀一下。

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联系别人,不由自主地想把每一刻的经历和想法都跟大家分享。干吗不告诉别人呢?反正只是举手之劳。然而我却忘了一点—很多消息就像葡萄酒一样,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香醇。

我用一只手指掌着舵,一边欣赏清晨海鸟捕食的情景。多么美好的早晨啊,多么美好的一天啊,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心中的喜悦。难道说我这么开心,都是因为手机报废的缘故?不是。我开心的首要原因是我徜徉在海面上,享受着春日阳光明媚的早晨。不仅如此,我的神经还彻底地松弛下来,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简直身轻如燕。这种幸福远远超过了上网的快乐,它让我想起大学里的日子,我刚刚离家独立的时候,那时手机还没有普及。就像《如何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说的那样—能够自立自主,享受一方独立的天地,这是多么新鲜有趣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