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在16世纪中期被引入欧洲。1554年,一个叫布斯贝克的人在土耳其的亚德里亚?诺泊尔首先看到了这种他从未见过的花朵,当布斯贝克 向当地人询问这种花的名字时,他得到的却是一个在土耳其语中意思是“头巾”的一个单词,于是后来的郁金香便被以此作称。此外,查尔斯?马凯对荷兰郁金香的由来也有过相关记述:大约在16世纪中叶,孔拉德?杰斯纳(Conrad Gesner)把郁金香引入到西欧,据说他是1559年在奥格斯堡(Augsburg)一个参赞的花园里第一次看到郁金香的,当时他便对这种新奇的花朵叹为观止,孔拉德声称是自己使得这种花在西欧的大地上声名远播。
郁金香在进入欧洲初期便被欧洲的贵族和艺术爱好者视为贵重的收藏品和品味、金钱的象征,如果哪个稍有地位的人家里居然没有郁金香,那么他就会被看作是一个没有品味的人。在这一阶段,尽管贵族们对郁金香青睐有加,但是郁金香的价位还算是维持在一个合理和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可是到了1634年,在郁金香传入欧洲的10年后,它们再也不仅是贵族圈子攀比的工具。郁金香的交易开始流行,并且郁金香买卖的热潮也由贵族阶层迅速向其他阶层扩散。在这一阶段,购买郁金香的目的也从最初的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演变成为一种有逐利目的的投机行为。
1636年,郁金香的买卖开始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勒姆、雷登阿克曼、霍伦等交易中心进行,投资者越来越疯狂,抱着短线投机心态的买家也纷纷涌入市场。大家在聚会聊天的时候会互相询问行情、打听价格,人们可以在大型的拍卖会上用精准的测重工具测量和买卖郁金香,也可以把咖啡馆当作郁金香交易的临时场地。郁金香市场仿佛成了一块美味蛋糕,只要你有餐具,就可以挤上前去分得一杯羹。市场被民众越养越大,似乎只要能够抓住机会,那么人人都能赚上一笔。市场敏感度极高的专业投机商在市场进行大额操作,他们大量且频繁地买入、卖出郁金香,利用金融手段操纵郁金香市场,在价格的大幅波动中赚取了大量利润。不计其数的人在这场游戏中一夜暴富,市场的繁荣景象也刺激着外围民众,于是,很多根本不具实力参与游戏的人不惜血本也要加入这个游戏,大家争先恐后地将自己手头的东西变卖,然后将之投入到郁金香市场,有些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又害怕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开始变卖不动产来从事郁金香贸易。17世纪的荷兰,大多数人都加入了这场投机游戏,郁金香买卖的队伍中混杂了贵族、艺术家、作家、商人、佣人等来自各个阶层和职业的成员。在人们高涨的热情下,整个郁金香市场继续膨胀,连国外投资者也被吸引过来,不断有热钱涌入荷兰郁金香市场。
荷兰郁金香市场这场突如其来的繁荣看似有些不可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大众对于郁金香的狂热也不无道理。因为当时的郁金香价格已经被炒到难以置信的高度,试想,在那个时刻,如果有谁能够持有高价的郁金 香球茎,那么他就等于持有大量的钞票。据英国《泰晤士报》通讯记者查尔斯?马凯所著的《惊人的幻觉与大众的疯狂》一书所述,1635年时,许多荷兰人愿意用10万弗罗林购买40个郁金香球茎。一颗400佩里特重的“可爱的里芙肯”球茎价格为 4 400 弗罗林;一颗446 佩里特重的“可爱的范?德?爱克”球茎价格为1 260弗罗林;一颗106佩里特重的“柴尔德”球茎价格为1 615弗罗林;一颗400佩里特重的“总督”球茎价格为3 000弗罗林;一颗200佩里特重的“永远的奥古斯塔斯”球茎便宜的售价也要5 500弗罗林。甚至有人愿意用4 600弗罗林、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色的骏马以及一整套马具,来换取一颗当时罕有的紫罗兰球茎。在1635年的荷兰,30弗罗林可以买一头猪,100弗罗林可以买到一头牛。作家芒亭还记载了某次购买“总督”球茎的交易清单,清单如表10-1所示,在这张清单中,买家花费了共计2 500弗罗林购买“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