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现代建筑界的咸鱼计划翻身(6)

但是,横跨大西洋两岸对现代建筑的推敲借鉴,已经不单是赖特在做着一边倒的贡献,开始变成了某种既互有馈赠又互相交织的关系。如果没有美国的早期作品率先闯出路来,格罗庇皮斯就掌握不了悬挑技术。早在1908年,路易斯·柯蒂斯(LouisCurtiss)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盖成了波利大厦,其中就做了一面玻璃墙;到了1917年,威利斯·波尔克(WillisPolk)也在旧金山的哈利迪大厦里立起了一道更加光洁的玻璃立面。尽管如此,大多数美国设计师还是认为悬挑结构是一种结构特点,而不是一个风格元素。[晚至1931年,进步派的工业建筑设计师阿尔伯特·卡恩(AlbertKahn)还在特意讥讽,说欧洲现代主义者及其少数美国拥趸是在刻意追求着新奇手法。]总体说来,多数美国人认为格罗皮乌斯那样卖弄般地运用玻璃很不合理,却忘了他是从哪里学来这一手的。靠着他那道著名的玻璃幕墙,格罗皮乌斯在白昼里得到了反光闪烁、在夜间得到了从建筑内部流淌出来的灯光普照。赖特在1920年代还认为这些效果都太炫技了,但是十年以后,他却以几乎同样的手法在流水别墅里做出了戏剧性的悬挑结构、单薄的玻璃墙,还有向外流淌的夜间灯光。现在又是谁影响到了谁呢?

1925年,格罗皮乌斯出了一本书,题为《国际建筑》(InternationalArchitecture),他在书中推崇一种不受特定的地段条件限制的建筑。他敦促建筑师们在设计中摆脱地段、气候、地方特色、历史传统等等限制条件,不要削弱设计严格遵从理性程序的特点。“国际风格”所代表的全球一律的特点非常冷峻,于是业余建筑师阿道夫·希特勒就在德国境内把它列为了禁品。纳粹甚至威胁说,要给包豪斯校舍的房顶加上一个斜坡顶,好让它符合传统的德国风格。

国际风格这种设计原则强调有中心核的自由平面、宽大的带形窗、非常不对称的自由立面、避免运用装饰,这些特点在赖特的作品中完全不鲜见。事实差得远呢:例如,格罗皮乌斯之所以设计出了包豪斯校舍那个有中心核的风车形平面,起根儿就是因为他拿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实际工程及设计方案》,研究过里面的住宅平面。但是格罗皮乌斯、密斯和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具备了机械性的严密精准,这么一来,赖特的烙印就显不出来了。到了1930年时,这些年轻人个个都盖成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格罗皮乌斯盖成了包豪斯校舍,密斯盖成了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展馆,勒·柯布西耶于1929年在巴黎的郊外盖成了萨伏伊别墅。

赖特正和他的夙敌美国传统派一样,也不肯承认自己与国际风格的建筑师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就连欧洲最睿智的现代主义者密斯,也被赖特那句神圣的口号“有机建筑”(organic)深深打动,至少有一次用这个词来解说自己的设计哲学。某次他还调整了赖特早期设计的某个住宅里的不对称平面,用在他1923年设计的砖墙乡村别墅方案里,虽然他做的调整非常剧烈,以至于他那个平面几乎不像是要用来住人的。

看着欧洲人对他早期作品的诠释,赖特自可以选择或忧或喜,而他就打定了主意要生气。看见欧洲人极其前卫的朴素风格,他只觉得这些人排斥了他那温暖、富于装饰性的设计。只要看一眼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就可以发现,它那光滑的外表面与流水别墅的嶙峋石墙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在赖特看来,关键在于他设计的住宅拥抱着大地,与之融合为一体。与此相反,萨伏伊别墅则靠着金属的支柱从地面上升起,就像一艘火箭飞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