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心里特别激动,我一直把北大的学子当做我的偶像,(因为我)一直考不进(北大),所以我想有一天要到北大来当老师。记得是在5年前,我说今后如果我成功了,希望到哈佛去讲;失败了就到北大去讲。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告诉别人自己是怎么失败的,然后让学生能够继续走下去;成功了就告诉美国人,他们可以去学习成功的榜样,但成功的榜样往往是很难被学习和模仿的。”
——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演讲
深度解析: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竭力避免失败,而希望与成功携手同行,因为失败会让人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够完美,甚至不得不重新开始攀登成功的高峰。可有时候失败总与自己不期而遇。有人喜欢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热衷于与人谈论失败的沉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方式,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成功捷径,并不是每个成功的模式都可以被简单复制的——这既是经验之谈,也是英雄之识。
可以看一下,全球500强企业,有哪个是依靠复制别人的模式来成就自己成功的?在2004年9月的首届跨国企业高层论坛——戴尔峰会上,戴尔中国区总裁符标榜把戴尔在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运营架构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全部分析清楚,以供国内的企业分享和借鉴。之所以符标榜敢这么做,会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每个企业,包括戴尔在内,运营绝对不会像说起来这么简单,不是其他企业可以复 制的。
对于这一点,马云心里也非常清楚。“成功之后到哈佛”,跟他们讲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跟他们讲中国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讲得再多,分析得再透彻,他们也是学不去的。因为人的性格,社会环境,管理者的智商、情商,创业机遇,创业者的身份都不一样,如何能复制成功?而失败,是高风险创投企业中经常出现的结果。创业者应该彼此公开地分享失败的经验。就像骑脚踏车,第一次骑的时候可能不太顺,但在有摔跤经验前辈的指点下,你就能逐步克服自己的弱点,避免栽更大的跟头。所以,马云说,“失败去北大”,以现身说法,让后来的创业者们接受自己的教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