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的批判哲学 (5)

最后,批判世俗还要批判常识。常识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的基础,不遵循常识就会到处碰壁。但常识却是创新的障碍,如果仅按常识办事,那么就不会有重大的突破。按常识办事在特定的条件下不需深入思考,按习惯去处理就没错。但如果人的认识仅停留在常识上,必然失去对条件变化的敏感性,得出的结论会是空泛和浮浅的,因而没有价值。

营销需要不断创新,具体到某一事物或策略的认识就不能仅停留在常识上。如“顾客是上帝”,是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是你的上帝?再如“机会属于有准备的头脑”,那么,是不是有了准备就能获得商机?又如“加强服务才能赢得顾客”,这话也正确,那么,是不是加强了服务就一定能赢得顾客呢?如果是被动服务,只能起到弥补企业过失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企业要想在营销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具备超越常识的认知能力。

有价值的理论恰恰是摆脱常识的束缚,从更高的层面上对规律的把握。许多企业轻视理论的作用,仅仅满足于找一些“点子”。这是对营销理解浮浅的表现,对营销理论的轻视,其结果必然换来市场对企业的轻视。

批判常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于:不能仅讲清楚“应该是什么”,而是要讲清楚“是什么或怎么办”。坚持从现实出发、从对象出发、从问题出发的三原则,对现实中的挑战性课题作出准确回答。这种回答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而且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敢于实践,大胆“试一试”。

批判自我

批判自我是批判其他的基础和前提,批判自我就是自我意识的调整过程,意识的固化也就失去了批判的敏感性。一些曾经创造过成功业绩的企业家,后来又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原因就在于他们失去了自我批判的能力。他们往往只是批判客观世界的勇士,却常常是批判自我的懦夫。

营销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为己任,那么就必然是个不断调整去适应环境的过程。这种适应不是被动的适应,而是要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驾驭环境。对于营销者来讲,自己喜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喜欢什么。可口可乐前总裁伍德拉夫家中没有一幅油画,可却出资赞助多个艺术中心。营销当然不能失去自我,但成功的营销必须将自己融入到消费者和社会之中,而融入的过程就是自我批判的过程。

自我批判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成功。成功体现了规律,但成功并不是规律,模仿成功也会失败,在新条件下模仿自己的成功必然失败。为了聚人气,当年亚细亚在郑州雇了一批女孩子走正步升国旗,吸引了郑州周围的老乡进城围观取得了成功。可后来在北京分部也玩这一套就不新鲜了,而且走正步的人个子高才漂亮,需要雇身高1.65米以上的女孩子,用同样的钱在北京雇不到,只能雇远郊的女孩子,可能是由于饮食习惯问题,身体都较胖,加上干农活,个子也较矮,结果当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批判自我需要忘记以往的成功,将一切成功都看成是历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