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投资心经:稀缺能源更有“钱”途

投资心经:稀缺能源更有“钱”途

温州人在山西的煤炭投资失利之后,一时间,关于温州资本的各种说法都有。有人同情,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木然。而作为当事人的温州煤老板,除了亏损严重者要求讨个说法外,相当一部分都不发表言论。被记者逼急了,也只是蹦出来一句话:“没什么好说的,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无法撇清自己,但事情也不是传言的那个样子。”模棱两可的回答,更增添了事情的神秘感。

事实上,虽然温州资本2010年在山西栽了,但远远不到一蹶不振的地步。很多温州老板没有停下来沉浸在悲痛中,而是立刻收拾好心情,以新的激情重新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之所以如此迅速就恢复过来,因为按照大抵相似的投资思路,他们很快又能找到新的高利润项目——除煤炭之外的其他稀缺能源,如金矿、银矿、铜矿、锰矿、钼矿、铬矿、镍矿、盐田,等等。这些项目的投资声势不及投资煤炭那么浩大,有些甚至可能要转战国外,如到赞比亚开采铜矿。

从专业的角度看,金、银、铜、锰、铬,包括煤炭、石油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用一点就少一点,价值只会越来越大,价格也会越来越高。温州人就是看中了稀缺能源的这些优势,因此才毫不犹豫地进行投资。

虽然最初的投资不是很顺利,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投资煤炭时,价格并不高,但从长远来看,煤炭涨价是必然的。因此,虽然温州人在2010年因为投资煤炭而损失100多亿元,但仍然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在过去几年是赚了大钱的。也许是基于煤炭投资失利的教训,温州人在投资其他稀缺能源时,就低调很多,很少再大规模地组团承包矿井。实在想大手笔地投资,就跑去国外。

从市场的角度讲,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相对快速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国内能提供足够多的资源、能源来满足工业的发展需要。当国内所产资源不够用的时候,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如进口石油、铁、金等。

尽管资源不够用的原因有很多,如有技术方面的,有储存方面的,或者其他人为的因素,当这些问题国家难以一下解决时,就不得不高价进口资源。

但对温州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虽然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但自己开采矿产,利国利己,更重要的是通过利国实现了利己,利润会更大。也许短期内国家的政策会反复变化,但温州人不担心这个,只要有“暴利”,冒一点风险没关系,哪怕像煤炭投资那样失利了,在此之前也会先大赚一笔。

促使温州资本投资稀缺能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这两大基本因素,有些温州老板还抱着“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赚别人赚不到的钱”的思路投资。因为稀有资源的矿,多在偏远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苦,一般老板可能无法接受这么“不体面”的生活。如曾有一对温州夫妇去大西北投资油井,吃住就和打井的工人在一起。这样的投资项目,对经常往来于繁华都市的老板来说,可能不太理想,因而不愿意涉足。这就为温州人留下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确保了温州人在这个市场中的独占性,因而容易获利。

另外,还有投资成本上的问题。一般人也许知道投资稀缺能源有利可赚,但这些能源相对来说都属于“大宗商品”,不是三五万成本就能拿下的,因此也不会轻易涉足。温州人就不同了,他们已经积攒了20多年的资本,有抱团的商会,有亲朋好友鼎力相助,所以投资成本方面问题不大,在找到投资项目后能果断地拿下开采合同。这个因素既是温州人投资顺利的原因,也是温州的投资精神、投资思维的一种结果,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由此可见,投资稀缺能源,无论是大赚还是失利,项目本身都是一种很有“钱”途的投资。大赚,这是一种必然,因为稀缺能源的优势很明显,温州人又有远见、有勇气、有资本;失利了,也不能说项目本身不够好,不能说温州人的投资项目选错了,更不能说他们的投资眼光变差了,只能说有许多未知的因素扰乱了他们的计划,如国家政策、天灾等。

赚了是必然,赔了是偶然。在偶然和必然之间,投资稀缺能源不就成了一件“利大于弊”的行为吗?温州人早就算清楚这里面的账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