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买涨不买跌
房地产行业的诸多特点决定了房价的持续上升,即使房地产价格短期有所下调,但长期来看仍具有较大的保值增值空间。
事实证明,1998年到现在,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不仅跑赢年均GDP增长,更跑赢了其他行业利润增长。众多投资者“买涨不买跌”的投资心理使得房价上涨,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房价在这种轮番调整中节节攀升,收获最丰的当然要属最先进入房地产投资的温州投资者了。
五、避生就熟
温州人选择楼市进行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投资股票或者购买基金都需要专业知识,但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投资房地产需要的不怕辛苦的考察、敏锐的眼光、雄厚的资金等,则是温州人在长期从事加工贸易中积累到的。
最有意思的是投资楼市能够砍价,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对房地产进行价格评估,在此基础上与开发商进行讨价还价。温州人通过组团与开发商谈判可以得到很多低于市场价格的房源,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高于市场价格卖出,稳赚不赔。
在金融界流行的一句投资名言是:“金融家的财源应是进行投资的产业界,而不是投资本身。”1998年中国开始房改,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温州人开始了房地产投资。钢筋水泥是硬道理,很多人关心的是能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能住上什么样的房子;而温州人却看到了房地产改革意味着住房作为福利分配时代的终结,楼房作为商品开始流通了。
楼房作为商品流通是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的基础,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使得温州人和普通民众有了很大的区别:普通民众看着房价“坐飞机”一路飙升,望楼兴叹;温州人却搭上这架飞机,让自己的财富“坐在飞机上”。“全民皆商”时代的“全民炒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民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走向致富道路,过上幸福生活,是国家的政策,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愿望。
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利润大,并且投资方式简便、不用花费过多心力、容易掌握,种种优势使得房产成为目前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温州人最先发现了楼市这个“金矿”,人人投入,成批组团转战全国各地,甚至远赴海外投资房地产。
温州人在楼市上的“动静”引起了公众关注,越来越多人慢慢发现了楼市这一投资宝地。不管是钱多的、钱少的,能耐大的、能耐小的,争先恐后地想在中国楼市“分得一杯羹”,这种现象令人不禁惊呼“全民炒房时代来了”。
温州人贝先生是某文化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员,三口之家生活虽然安逸,但也只能算是普通工薪家庭。2002年,周围很多人炒房赚了钱,让贝先生很是羡慕,但自家没有多余资金可以挪出来投资房地产,怎么办呢?几经商量,全家人做出决定:把自住的一套两室一厅房子抵押给银行换取贷款。这样,贝先生从银行拿到了5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
为了付银行每月的贷款利息,他们把这套房子出租,自己另租一间平房居住。贝先生用贷款的钱在杭州和上海各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而且都只交首付款,其余房款向银行贷款。一家人省吃俭用,虽然条件艰苦,但对购买的房产却很有信心。
在抵押贷款到期前,贝先生购买的房产涨价已经超过50%。把两套房子出手后,除了归还银行50万元贷款外,还净赚20多万元。再以这20多万元作为原始资本,贝先生一家在全国各地多次买卖房产,截止到2008年底,他们从房地产投资中获得的净收入已经超过1000万元。
据专业人士统计,1999年前,温州商品房的价格多在2000元/平方米以内,但1999年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市区同一地段的商品房价格,1999年上涨17%,2000年上涨20%,2001年上涨21%,2002年上涨23%,到2003年,尤其是2003年2季度更是狂涨,市区单价超过7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已经比比皆是,2010年温州平均为房价28474676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