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诏缘(2)

我和南诏史迹,除了这通《德化碑》外,竟还有另一段意料之外的因缘。

从大理到丽江,途中得经过一个小县,叫剑川。它原本不在我的行程上,然而我却意外的,有缘在这个小镇停留了一天,还见到了中国一个极罕见的石窟:石钟山石窟。它根本就位于偏荒的深山丛林之中,但它也是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完大理后,第二天一早,我乘了一辆长途汽车,原想前往丽江。车上无事,随手翻看一张在大理时买的云南省地图,竟见到一段介绍石钟山石窟的文字。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石窟,也是第一次见到旅游资料的介绍。看来,这石窟不怎样为世人所知,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吧。

最吸引我的是,这一段介绍短文,无意中提到石窟的第二窟为《阁逻凤出行图》。这位阁逻凤,当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南诏国王。我昨天刚在大理见到的那通《南诏德化碑》,便是他竖立的。没想到,他的雕像竟还遗留在人间。

在普林斯顿,我那位专门研究南诏史的"师兄",还曾经用英文出版过一本专书,叫《南诏国和唐代的西南边疆》(此书有林超民的中译本,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出版)。我对南诏史发生兴趣,一方面固然因为那是唐史和唐代边疆史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也可说是因为和这位师兄有这点因缘。可是当年在研究所读他写的那本书,却好像从来没有见他提过甚么石钟山石窟,或这幅《阁逻凤出行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不禁十分好奇起来了。

再细读那段文字。原来,那石窟就在大理自治州剑川县城西南约二十五公里的地方。我赶紧查看地图,发现剑川位于大理西北约七十五公里,就在通往丽江的路上,待会车子应当会经过那里的。我不禁心动起来,心想不如干脆就半路在剑川下车,先去寻访这个石窟,再去丽江吧。反正,我一个人旅行,有的是时间。

我问了问车上邻座的一位大理老农夫。他说,确有这么一个石窟。他们乡下人在初一十五或甚么大节日,有时还会集体包车去那里拜神。然而,他说:"你一个人恐怕不好去,没车去。"

"那该怎么去呢?"

"你先在剑川县城下车,再看看城里有没有拖拉机肯载你去吧。"

拖拉机?这倒是个全新的经验。当时,我还没有乘坐过拖拉机,但是拖拉机的功用,我已经在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中见识过了。那位带点"野性"的马缨花,不就经常乘坐拖拉机,去私会她的情人吗?那仿佛是很浪漫的一种交通工具。我不禁也跃跃欲试了。

于是车子一开到剑川县城,我就跳下车去。剑川汽车站后面,正好有一家小旅社,好像是个体户经营的,连名字也没有。这名个体户,也负责经营车站的小餐厅,样子看来还很老实。旅社的房间很小,很简陋,像临时搭建的工地宿舍,全用木板盖成,每个床位每晚只要人民币三元。我心想,剑川是个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的小县城。这家旅社不知是否可以招待我?看来还是尽量不暴露我的"外宾"身份为妙。所以,正要办理住宿登记时,我对那名年轻的男子说,"登记免了吧。"没想到,他居然答应了:"好吧,免了,没关系。"就把房门的钥匙交给我,让我自行保管了。可见剑川县和外界之隔绝,连住宿登记都可免了。这也是我几年来,跑遍整个中国大地,唯一没有办理住宿登记的一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