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长安水边多丽人(10)

现代人可能受了"地宫"一词的影响,以为皇帝的墓室必定是在地面底下的。北京市郊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近年来开放给游客参观后,可能更使得大家以为,帝皇的陵墓正像明代定陵那样,是深入地面底下好几百公尺的。从前我也有这种错觉。昭陵和中山靖王墓,终于让人明白"依山为陵"是怎么一回事,也令人想起四川三峡一带那些高悬在绝壁上的悬棺。这些山峰上的陵墓,如果有一天能够重见天日,像刘胜夫妇墓那样,必然是极为诡异又壮丽的景观。说不定,在现代旅游工业的"推磨"下,或许有一天,真的会有甚么单位,在九峻山脚下,架起登山缆车,方便游客去游昭陵。那时,唐太宗恐怕就永远得不到安宁了。

在西安,似乎没有多少人晓得唐代的大明宫在哪里。我问了好些人,都说不知道。那些市内一日游的团队,也不到大明宫去。甚至连开出租车的曹师傅,也不知道大明宫怎么去,不愿载我去。"没甚么好看的。几个大土堆!"他安慰我说。

但他可能不知道,这"几个大土堆",在一千多年前的堂皇富丽。早在一九五七到一九六二年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已经对大明宫作过详细的勘查,而且还试掘了一部分遗址。考古报告也早已发表。十年前,我还在研究所念书时,就已经读过这份报告了。但没想到,长安的许多后人,却不知道大明宫在哪儿。

我只好自己来想办法。打开西安市的地图,发现地图上倒是标出了大明宫的遗址所在,在西安北郊。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指示了。不过,那地方看来离我住的解放饭店,似乎不远。我决定自己骑自行车去。

于是,在一个初秋的午后,我等到下午五点多,阳光没那么猛烈时,在解放饭店的小卖部,租了辆自行车,独自去寻访唐代的大明宫。

出了明代所建的城墙北门,沿着太华路一直往北骑。这一带,有不少工厂和民居,还有一家医院。越往北走,越多农田。骑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一个叫马旗寨的小农村。从地图上看,这里离解放饭店只有五英吋的路,但实际上等于大约三公里,可是还完全见不到甚么大明宫的遗址。然而,这一带从前倒是属于唐代皇城的一部分,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城之大。

我按照地图的标示,过了马旗寨之后,才右转入一条地图上没有标上名字的小巷。这是一条黄泥路,两旁有一大片的玉米田。青青翠翠的玉米枝干,在初秋的微风中轻轻摇晃。从考古学家所绘的复原图看来,唐初发生玄武门之变的玄武门,其位置便大约在我右方这片玉米田中了。

越往里走,路变得越来越窄,出租车真的恐怕很难开进来,怪不得曹师傅也不愿载我来。又骑了二十多分钟,依然不见有甚么大明宫的踪迹。我担心迷路,查看地图,发现走的路应当是对的,至少方向没错。前面不远,应当就是麟德殿的遗址,那是唐代大明宫主要的宫殿建筑之一。

然而,地图上看来不远的地方,却似乎遥远得很。当时忘了,地图上的一吋,实际上等于大约半公里。不久,果然见到右手边出现一个大土堆。我赶紧把车子转入一条田间的小路,往那里骑去。

这土堆高达二十多呎,在一大片玉米田中隆起,显然是一座人为建筑的废墟。有几个小孩,爬到土堆上头去追逐。有一名农人荷锄走过。

"老师傅,请问这是不是麟德殿的遗址?"我问。

"哦,不是。这是三清殿。"他指指前方一个有围墙的地方,"那边才是麟德殿。"

这三清殿的废墟,前面并没有任何标志,也没有任何围墙,只是孤零零的立在玉米田中。我也随着那些好玩的小孩,爬到土堆上头去。那里长着一些杂草。在夕阳下,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景物都染上一层温馨的金黄色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