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层次的战略识别(21)

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如果企业想进入一个具有竞争壁垒的领域,则可以采取与该领域的企业合作的方式;如果企业发现一个新机遇,但自身条件和资源尚不具备,则可以通过选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新市场,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③提升核心竞争力。当今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都将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但通过单项核心能力取得竞争优势变得十分困难,同时,单凭企业自身也难以保持和提升这种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间的合作,能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还可以通过诸如外包战略等合作形式,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在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的同时降低管理的复杂性,集中资源和能力发展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④降低交易成本,分担经营风险。科斯(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中认为,企业的层级管理是对市场机制的代替,合作则是企业在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管理成本之间的博弈,为人们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看,战略联盟的建立将促进联盟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各种交易费用。战略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交易形式,因此创建了一种制度优势,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企业间的合作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成本、谈判签约成本、监督和违约成本,在合作中形成的关系资本也有效地降低协调成本、减少共享价值活动中的妥协成本、避免僵化成本,又可以因为组织规模非扩大化而降低组织成本。同时,研发型、品牌型企业往往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力量和卓越的品牌形象,与劳动力成本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合作,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如Nike就把运动鞋的生产放在中国。从回避风险的角度看,合作方之间的信任、承诺以及专用资产的投资减少了各种履约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合作研发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新产品的风险,企业管理层间相互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和信息反馈等降低了企业孤军奋斗的风险。

⑤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概念源起于美国,是在产业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in)、马歇尔(Marshall)、贝恩(Bain)等将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产品的单位成本下降。规模经济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指单个企业生产单一品种的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降低了单位产品生产或经营的成本而带来的经济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指企业通过生产链或价值链的向外部延伸,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而促进资源协同、生产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经济性。随着内部价值空间的挖掘已经接近极限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力量已经难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形成协同优势,而无须通过设备和组织的扩张,就可以实现高效而低成本地研发、生产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在合作中企业也不断创新,采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从而降低了长期平均生产成本,实现了规模基础上的效益递增。

⑥获取关系资本,实现长远关系性租金。关系资本(relationalcapital)是指建立在相互信任、友好、承诺等基础上的盟员所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通过联盟而形成的关系资本能够为联盟伙伴带来其他企业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是创造性关系租金的核心要素。关系资本来源于关系交换,这种交换是以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的交换为基础的,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信任、情感和承诺这些无形资源是这种关系资本的核心要素。企业在战略联盟中拥有了独特的伙伴关系资源,成为其所占有的关系资本,并得到从中而来的关系性租金。由于相互信任以及继续留在合作网络中的愿望,合作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会降到最低。所以,关系资本能有效消除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获取长远利益。根据经济学理论,无论企业什么时候拥有稀缺而异质的资源,都会获得帕累托租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