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3)

5. 畏惧变革

我说过,ERP项目实施常常伴随着企业的管理变革。害怕变革是人的共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天生存在一种防御心理和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就使得一些人在ERP实施过程中缩手缩脚、踯躅不前。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经验主义:一味地让产品适应企业,甚至完全定制。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实施用友EHR的项目,在上系统前,他们的考勤管理是每个月要把所有人的出勤情况打一张表,然后各业务部门经理在表上签字,最后依据这张表核算工资。

上了EHR之后,每个人的每次外出都要在EHR系统中走电子流审批,审批之后就会在电脑里形成记录,这样月底领导在表上签字的环节就可以省略了。因为所有的请假、外出都逐一经过了电子流审批,月底打印出来就行了。可这么一来,企业的领导接受不了,他必须要产品客户化,开发一个能让他签字的考勤表,他签完字才算有效,要不,你这产品就不适合我们企业。后来,我给他解释说,每一次考勤事件的发生,都经过了你的审批,这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每一笔审批过的记录汇总,你为什么还要再签字呢?他恍然大悟。这就是经验主义,因为企业在上ERP之前一直是这么运作的,对ERP有一个适应过程,客户要根据需要变革以前的制度。就像陈启申先生讲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一定是合理的事情。事实上,企业很多环节在信息化以后是可以改变和优化的,而且跟手工处理相比,也不失严谨性,还更加快捷。

打退堂鼓:受一点挫折,就怀疑产品不合适,把责任全部推托到软件身上,说软件不好用是掩饰自己不努力学习、打心里排斥ERP的最好借口。操作人员以此为借口给自己不上ERP找台阶下,而这个台阶是轻易不能下的,因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归因,认为ERP产品不合适,换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还是不合适,问题的本质在于畏惧变革。

保守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文化过于保守,也会影响ERP项目的成功实施。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态度端正,能力迟早会锻炼出来,态度不端正,自然不会投入时间锻炼,也就谈不上能力提不提高了。用户缺乏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阻力很大,失败的风险也很大。

6. 组织不实,纪律涣散

项目的实施一定要有组织保障,有两个因素会使得ERP实施项目很容易造成组织不实和纪律涣散。一方面,项目组是跨组织的,企业方和实施方之间的约束关系是较松散的合作关系,谁也不好命令谁;另一方面,项目实施是阶段性、一次性的任务,不管是企业方还是实施方的成员都是兼职参与项目,他们本身还有其他的工作在做。

造成组织不实的主要因素如下。

用人不当:所托非人。如果项目经理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就很容易出现整个项目推进把握不住要领,工作落不到实处,或逃避责任等情况;关键用户不熟悉业务也可能影响调研、方案和后期维护;实施顾问对产品的把握程度或对企业的理解程度会影响方案的质量;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