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3)

做企业不是斗气,不是争面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相互联合起来可以消除恶性竞争,如果相互联合起来能产生更充分的竞争优势,能产生更高的股东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企业在国外不敢涨价三五块,因为国内同行都处于恶性竞争,不仅大家都没有利润,没有技术研发、品牌塑造的持续资金,这样的股东价值绝对有限,而且在国外还到处被"低价倾销"所诟病,如此恶性循环实在是令人扼腕,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试着通过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联合"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不要告诉我这不可能,这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人还没想到解决方案,还没有英雄出来牵头。

收购是企业发展的常用手段

一个成功的收购案例,军功章上有卖家的一半,也有买家的一半。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框架主动示好愿意联合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但是,不得不强调的是江南春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收购对于买家来讲,其实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金支出是一大笔钱,而股票也是一种极为昂贵的代价,而且这些代价都是显性的、集中支付的,因此,时常会有人说,为什么要收购?有这么多钱,拿出一半就可以把他们打垮了。"1.8亿美金收购框架?太贵了。8000万人民币就可以把框架彻底打趴下"!

这就是战术家与战略家的区别,恶性竞争是一场未必有结果的战争,谁知道竞争对手会出什么招数,能抗多久,更可怕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黑暗的角落里也许就有巨鳄虎视眈眈,意欲乘虚而入!况且,即使战争赢了,自己想必也是精疲力竭,市场也已经被打烂了,需要时日重整河山,因此,"不战"比"战"更符合公司的战略利益。愿意支付合适的价值收购,不仅是一种战略驾驭能力,也是一种胸怀,是对卖家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在框架整合8家地区性公司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尊重与认可的力量,"不战,屈人之兵"。在谭智闪电般收购8家公司的过程中,"明理"是一方面,通过经济账计算使得8家公司的老板明白"联合大于竞争"的经济道理,且在整个过程中,谭智一直都是亲自打电话约这些公司老板单独谈判,这其间体现的"尊重与认可"无疑为整个收购进程的加速起到了神奇的力量。而整合中所提到的"6个月一切不变"的承诺,不仅是为了稳定局面的权宜之计,更是对卖方员工与客户承诺的又一种肯定与尊重。

收购别人绝不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失败的并购中相当多数都是因为收购者趾高气扬、耀武扬威造成的。而这点,谭智、江南春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从这个角度看,这两人的商业生涯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