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2)

比如觉得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尝试让他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等;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朋友,比如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他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② 父母和孩子要多沟通。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会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但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如果父母不喜欢孩子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结合教育专家王宝祥的分析,通常父母眼里的“坏”孩子,可以分为这几类,一是学习不好但没什么品质问题;二是学习不好又有一些不太守纪律的行为;三是学习、纪律都不好,还有一些劣迹;四是劣迹行为严重甚至有违法行为。对于前两类,不能说是“坏”,只是有缺点或错误。后两类严重一些,但与成年人的“坏”还有区别。

此时,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孩子们的交往,最好见见孩子的朋友,了解之后再做判断,结合具体情况指导孩子的行为。

③ 为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原则。

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所以,有必要告诉他们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最好不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三、体验法

1. 解释

体验,就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养成教育中融入体验的元素,有助于孩子更好更深刻地体会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丰富内心世界,改变行为习惯。

2. 原则

“不让他人代劳”是一项重要原则。父母和长辈常常不由自主地为孩子承担了太多,虽然是出于好心,却在无意识中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权利。美国有一个家教原则叫“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这也符合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的原则。

3. 操作方法

① 确定目标

这是培养一个好习惯的第一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目标,孩子才能更快的走向实际行动。

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父母或者他人代替他做,表面上看是帮了孩子的忙,实际是害了孩子。父母能帮孩子一时,能帮孩子一世吗?

③ 体验好习惯带来的愉悦

良好习惯会给人好处,当孩子自己体验到这种好处,会更加明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④ 牢记不良习惯带来的麻烦

当孩子深陷不良习惯的麻烦而无人解救时,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养成好习惯。这样他会自觉自动地去改变。

四、情绪疏导法

1. 解释

萧伯纳说:“人们总是责怪环境造成自己的困境,我不相信环境。人们出生在这世上,都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环境。如果找不到,就应当自己去创造。”孩子一天天长大,心理变化日新月异,情绪问题常常干扰养成教育的正常进程,影响孩子的前进。孩子的情绪好,教育就容易进行。因此,帮孩子做好情绪疏导,使其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

2. 原则

抛弃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3. 操作方法

①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归纳,发掘和识别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归纳自己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理解与判断。

② 帮助孩子识别认知上的错误,针对孩子不合理的、夸张的想法,可以进行质疑和反诘。

③ 发现认知错误后,用新的合理的思想予以替代。

④ 在对错误认知进行驳斥的同时,要消除孩子认为自己是别人注意中心的想法。

五、反复训练法

1. 解释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也是关鸿羽教授最为重视的方法,他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是因为训练可以使机体和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习惯培养一定没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