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失忆的超市(1)

美国学者福山提出了震惊学界的“历史的终结”理论,而另一个美国学者亨廷顿则这样设想:一个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东方儒家文化的冲突,并最终战胜东方文明,将西方人的自由、民主、人权和博爱笼罩全人类。《泰晤士报》的主编威廉·里斯莫格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说:“国际市场的力量将使民族文化消失。”

从历史的年轮看,无论是十字军东征、殖民地开发,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的主体并不是当事者宣称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而是许多优秀文化的消失。

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怀疑过文化的全球化。

2004年3月美国《哈泼斯》杂志刊登了世界知名的加拿大籍专栏作家约翰·索尔的文章《全球化已经死亡》,“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国家主义和民族国家比全球开始之前更为强大了”。文章以三个方面的事实,说明全球化不能兑现其承诺:首先,全球化的支持者都致力于发展“真正的竞争”,但事实上,他们追求的许多改变都削弱了竞争。其次,跨国公司设法作为新的实体取代民族国家的位置。最后,那些鼓吹全球化的人分辨不清伦理观和道义之间的差别。伦理是衡量公共利益的尺度,而道义是捍卫社会正义的武器。然而,全球化一开始就把伦理推到一边,并主张一种不寻常的道义争议,这种争议包括最大限度的贸易、无限制的自我利益和只关心外债问题的政府。在作者看来,具有“技术至上”和“市场崇拜”情结的全球化已呈衰亡迹象,拉丁美洲现在已经不相信全球化了,非洲也不信了,马来西亚成为最著名的反全球化国家。他指出,一些人已经找出全球化的悖论:这种理论一方面宣传普世的民主,一方面主张削弱民族国家的作用,可民主恰恰只有在一个国家之内才得以实现;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力量,你就削弱了民主。新西兰的故事就具有启迪意义—— 1999年,在实行了15年的拥抱全球化的政策之后,选民们发现:国家的产业落到了外国人手中,经济下滑,生活水平停滞,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移民海外,而这一切并非不可避免。于是选民们选择了改变,主张对经济有限干预的政府上台了。

不管人们怎样争论,全球化都是正在席卷的潮流,但是当我们平静心态,可以发现,一些变化就发生在身边。

历史不只存在于典籍里,还有老人家的讲述,我们尘封的记忆。当我们想起往事的时候,我们的思绪就会变得善良而且多情。如果有一天,走在曾经的城市,曾经的街道,发现熟识的咖啡店、鲜花店,还有小小的面包铺都不再有,只有一个超市那巨大的盒子矗立在社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见到的标示提醒你,一切都不存在,传统被吞噬,只有现代的商业机器满足你的所需,你的曾经刻骨铭心的时间、地点早成了废墟,你的追寻和留恋早成为千篇一律的商业模式,你会作何感想?

很不幸的是,连锁超市遍及之处,类似的事情正在不断上演,城市商业被可怕地克隆,传统的特色和地域的商业文化特征被完美地吞噬,也许还能看见恶劣的复制品,不过是被装在看似精美的礼盒里面,当然还是会摆在超市的某一个货架上面。

传统被超市野蛮地摒弃,历史因此会失去记忆。克隆时代人们的恐惧率先在零售业上演,也许人们正津津乐道超市的便利和价廉,未曾想已落入失忆的陷阱。

最近,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一份报告《英国的商业区》,严词批评零售巨头挤垮传统独立商店,正在摧毁城镇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这份报告其实并不具备预见性,因为可怕的传统消失已经在英国上演了好多年。

让我们看看曾经被拿破仑赞誉是“小店之国”的英国,英国的小店还存在吗?

Tesco等4家连锁超市控制了英国74%的零售业,尤其是Tesco一家就占据了英国零售业30%的江山,两年来每年的销售额都以23%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学上,我们可以认为英国的超市竞争是垄断竞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