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在米歇尔广场的时代精神(3)

他向不理解他的理论的维也纳市民呼吁: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建筑,需要新的真诚的生活形态。哈布斯堡皇室的华丽的宫殿对面,都是由过度的装饰和雕刻所构成的建筑。建筑的构造已经成了谎言,建筑的表情与时代相悖。在这一空虚的建筑群中,这座建筑默默地表达着一种坚定的执著。

最后,如此骚乱的维也纳也开始学会了路斯沉默的美学。市民们在其中也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并将这个建筑称作路斯住宅,开始对设计者的佳作和意志表示出敬意。

当代哲学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如此评价这座路斯的房子:“阿道夫·路斯在米歇尔广场上树立起来的不是建筑,而是哲学。”

从此,维也纳摆脱了由混沌的时代、文化的退步、各种颓废的形态和陋习所造成的世纪末危机,向标志着新文化的现代主义迈出了一步。在目前这样的一个时代转折点上,阿道夫·路斯和他的房子仍在保持着沉默,注视着米歇尔广场的一切。

这已是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事情,也是与我们从根源上不相同的遥远国家的历史,什么原因让我最近不断想起这段历史呢?现在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天天疲于奔命,却并不知道如何真正好好地生活。私人资本涌入城市建筑市场,到处盖起的是不知邻居为何物的建筑物。颓废和顽劣的文化四处蔓延,社会充斥着负面和腐败的流言蜚语。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残渣余孽玷污了我们生存的环境,莫名其妙的趣味,不可理喻的庸俗,追求无聊刺激的欲望,这一切,使城市的建筑支离破碎,使人们的生活狂躁变态,而这,和上世纪末多么相似。

我们需要洞察这个迷宫时代的新时代精神,路斯的建筑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阿道夫·路斯(1870—1933)

路斯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Br nn),在勒玄伯格(Reichenberg)和德累斯顿技术大学修学之后赴美度过他的青年时期。以石匠和木工身份在美国工作的三年期间,他通过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等活动从美国文化中汲取了灵感。1896年回到欧洲,在维也纳定居后开始以著作出名。以他亲自编辑的《其他》(Das andere)为首的各种杂志中,路斯将建筑视为基于理性的文化,摈弃了残留在近代的装饰文化中的经济、历史和文化上的因素。与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或约瑟夫·玛丽亚·奥尔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等当时的分离派代表人物的立场有所不同,他的文章先后被集成《对空虚的呐喊》(Ins Leere Gesprochen,1921)和《特罗茨德姆》(Trotzdem,1931)出版,对建筑评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设计作品有被称作美国酒吧(American Bar)的凯伦特酒吧(K妋tner Bar),还有以消除立面装饰特立的路斯住宅(Looshaus,1909—1911),路斯在其中实现了自己的建筑观。住宅作品有位于维也纳的施泰纳住宅(Steiner House)和莫勒住宅(Moller House,1927—1928),位于布拉格的米勒住宅(M ller House,1930),呈现出他的空间组织原理——“空间设计”(Raumplan)。1912年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设立建筑学校从事教育,在1920年也曾移居到巴黎在索邦大学执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