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儿(3)

当时的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潘汉年告诉她,考虑到陈波儿知名人士的身份,党组织希望她留在党外,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上海的影剧界人士紧急排演了话剧《保卫卢沟桥》,陈波儿、金山、赵丹、金焰、田方、崔嵬、周璇等人都参加了演出,这在中国戏剧史上堪称是“空前绝后”的群英会。

《保卫卢沟桥》是一出三幕话剧,它通过歌颂英勇抗击日寇的卢沟桥守军和人民,号召全国人们团结起来,保卫祖国!

1937年8月13日,话剧《保卫卢沟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的演出像前几场一样的爆满,很多观众看着看着就激动地站了起来。

鲁 明(科学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

当时许多名人都到了,包括导演团,袁牧之是导演团的成员之一,陈波儿也参加了。

就在舞台上的演员和舞台下的观众一起喊出爱国抗日口号,呐喊出抗日救国决心的时候,日本军队进攻上海的轰炸机在剧场上空轰鸣而过,但人们开始都以为这是为了烘托效果的音响,直到几声爆炸之后,观众才明白过来这是真正的空袭。日本军队对上海发起了进攻,“淞沪会战”打响了。

上海的形势已经越来越险恶,于是陈波儿带着自己5岁的儿子任克和袁牧之、钱筱璋一行4人离开了上海步行到南京,准备从那里去武汉。

在南京,陈波儿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永芳(《陈波儿传略》作者)

有一天,陈波儿离开了袁牧之和钱筱璋几个人单独行动,他们也不知道她去哪儿了。实际上她是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去找李克农和叶剑英,履行入党手续去了。

履行完入党手续,陈波儿走出办事处,她再也难以抑制激动心情,在街上买了一瓶酒和一些卤肉,满面春风地回到住处。

王永芳(《陈波儿传略》作者)

回到家以后,她就跟袁牧之、钱筱璋一起庆祝,但是袁牧之和钱筱璋都被蒙在鼓里,他们不知道陈波儿入党的事,因为根据党组织安排,陈波儿一直是一个秘密党员。

随着大批文艺界进步人士陆续地转移到武汉,这里一下子聚集了大批戏剧电影界人士,在武汉,陈波儿和袁牧之再次合作,拍摄了她以演员身份参与制作的最后一部电影《八百壮士》。

电影《八百壮士》取材“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以弱抵强,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真实事件。电影里陈波儿饰演的女童子军杨慧敏渡河送旗那振奋人心的一幕,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