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蜂蜜香天下(2)

不过这种甜蜜的样子享受了没多久,我的牙口就出了毛病,每天都会疼上一阵,大有向龋齿发展的可能。想来想去发现蜂蜜才是元凶,虽然营养丰富但吃多了也会有害,所以无奈将其束之高阁,每天很节制的一小勺,在嘴里含了半晌,慢慢咽下。伊曼笑我喝蜂蜜上瘾,可我看有些阿拉伯人嗜蜂蜜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隔壁的斯哈姆,是吃香蕉都要沾蜂蜜的人。还有对门的胡露德,是用蜂蜜跟姜一起泡茶的人。在家庭聚会或朋友相见的时候,阿拉伯人讲究有蜂蜜才显得隆重。在阿联酋等海湾国家,酋长们不仅自己食用蜂蜜,还给自己的宠物吃,赛马之前都给他们的马喂这种蜂蜜,他们确信这种蜂蜜有生发力量的功能。可怎么人家连人带马就没事,就我这牙口出事儿了呢?后来有机会去医院,看到牙科门口排的一长串队伍,我这才不得不改变了这个观念。其实阿拉伯人不是不生牙病,只是人家的饮食习惯里离不了蜂蜜。健康与美食,他们选择了后者。

世界上最贵的蜂蜜

等到我在也门待到半个年头,手里的蜂蜜瓶也扔了六罐,我开始总结自己的“寻蜜”经验了。在也门的首都萨那,蜂蜜专卖店多达200 家。在这些专卖店里,人们可以品尝各种蜂蜜,就如品尝各种法国葡萄酒一样。在大约12 种不同的蜂蜜中,每一种都是在不同的地方生产的,因为用传统方法制作且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所以蜂蜜店里的蜂蜜普遍都比中国国内的要纯正浓郁。但在这众多蜂蜜店中,最为好吃的还算巴布也门老店里出售的蜂蜜。它家除了人们日常吃的盛在塑料桶中的“桶装蜜”,额外陈列着很多精致的瓶子,里面盛的是也门乃至阿拉伯世界最为名贵的瓦地多门的蜂蜜,每千克卖到100 美元,到迪拜每千克卖到200 美元。更有别出心裁的,还在这蜂蜜里

加上各种坚果和蜂巢,盛在玻璃瓶子里以高价出售(相当于人民币四五千元),远远看去,宛如珍珠玛瑙浸在黄金中,颗颗晶莹剔透。据说很多外国人都是慕着这蜂蜜的美名前来也门的。

这个传说中盛产也门最贵蜂蜜的多门山谷(阿拉伯语中“瓦地”是山谷的意思)位于也门东部。每年10 月,几千名养蜂人用卡车拉着蜂箱来到多门山谷各个地点。山谷中的简易帐篷连绵了数百公里,树底下堆着成千上万的蜂箱。无数蜜蜂嗡嗡地忙碌着,养蜂人肩挎冲锋枪在照看他们的蜂群。这些养蜂人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有祖传的养蜂技术。因为蜂蜜很贵,所以也门的养蜂人生活很富足。也门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养蜂人:养蜂人就是淘金者。意思是他们的生活既富裕又受人尊敬。

也门蜂蜜的销售中心通常设在养蜂地附近的露天市场,很多商人长途跋涉专门来此收购蜂蜜。他们首先要仔细检验蜂蜜的成色,质量上乘者为金黄或琥珀色。他们还要辨别蜂蜜的浓度,把蜂蜜往下倾倒,看看它流动的样子。除此之外还要品尝蜂蜜的口感,他们把食指伸进蜂蜜里,然后放进嘴里品尝。倘若吞下去之后,蜂蜜的醇香仍在喉咙里逗留久久不去,那么就是上品;如果不仅如此还能让人周身感到温暖无比,那则是精品。经这些商人之手,各种各样的蜂蜜被运到各个城市去销售。

蜂蜜文化何其多

阿拉伯人对蜂蜜的热爱,很大程度上与宗教有关。蜜蜂采集各种花朵和果实的汁液,在身体内形成蜂蜜,进而将其保存在蜂蜡形成的蜂巢中。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知道了蜂蜜是在蜜蜂肚腹中形成的,然而《古兰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到这一事实了:“你的主曾启示蜜蜂:‘你可以筑房在山上和树上,以及人们所建造的蜂房里。然后,你从每种果实上吃一点,并驯服地遵循你的主的道路。将有一种颜色不同,而可以治病的饮料,从它的腹中吐出来;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一种迹象。’”(《古兰经》)

蜂蜜是每个阿拉伯家庭必备的食品,因为先知穆圣的饮食中,少不了椰枣和蜂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蜂蜜,是封斋的人们在斋月里最佳的辅助食品,也是阿拉伯妇女分娩后坐月子时吃的补品。好客的阿拉伯人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来到自己国家的客人。据说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在2006 年会见前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曾送给他一瓶蜂蜜作为见面礼。此外,沙特阿拉伯还在每年七月巴哈地区举办蜂蜜节,来自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的养蜂专业户纷纷前来参加。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蜂蜜为主题的节日,各种花香的蜂蜜争奇斗艳,百花盛开。蜂蜜节集蜂蜜研究、文化和商贸于一体,吸引来大批的游客,使巴哈演成了阿拉伯地区重点旅游景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