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椰枣成熟时(2)

望着园主递来的满满一编织袋椰枣,大学时品尝椰枣的那一幕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不再怀疑阿拉伯人民对我们中国人民的友情,那是上等的阿

拉伯椰枣啊。可惜,我怀疑自己的小胃,时隔几年,是否还像大一时一样经不起阿拉伯椰枣的甜蜜“冲击”。

还是多亏了我的利比亚朋友们。中国人讲究远亲不如近邻,这袋子价格不菲的礼物让我分送给了公司所在街区的邻居们,接受者一个个笑逐颜开,感谢的话说个不停。我拎着大麻袋装着椰枣而去,又扛着大麻袋塞着甜点、水果等满载而归。

阿拉伯人的最爱

阿拉伯人对椰枣的喜爱程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它是先知喜爱的食物之一,在《古兰经》中椰枣和枣椰树的名字出现过整整21 次;它还是阿拉伯人民斋月的大众食品,没有它绝不是正宗的开斋饭。蒙昧时代阿拉伯的游牧民,许多时候唯一的固体食物只有“两黑”,即椰枣与骆驼肉。甚至还把椰枣压成“枣砖”,再将其雕刻成神像,顶礼膜拜。

古埃及人在计算财富的时候,以自家园中有多少棵枣椰树和无花果树来衡量。阿拉伯地区传说安拉创造阿丹(亚当)之后,用剩下的泥土造了枣椰树。枣椰树之间彼此关系亲密,如果死去一棵,身旁的“情侣”会因为忧伤而不再结果或枯死。阿拉伯文人们称枣椰树为“沙漠中的新娘”,给枣椰树赋予如高大、正直、坚定、慷慨、无私奉献等许多美德,几乎包含了汉语中梅兰竹菊的全部象征意义。阿拉伯诗句中甚至有“要学枣椰树,高大不记仇。投之以卵石,报之以佳果”这样的佳句。

那么,我不禁要问,这样的热爱究竟来源于哪里,阿拉伯人是凭借什么样的缘由对椰枣和枣椰树有着如此浓厚的感情呢?

椰枣的价值所在

宗教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否认的,《古兰经》在谈到椰枣和枣椰树时,把它描绘成天堂里的植物,形容为阿拉伯人的妈妈、姑妈或姨妈。在圣训里谈到椰枣的次数就更多,其中还有“每天早晨吃七个压制后的椰枣,一整天都不会中邪毒”的说法。据说当年伊斯兰先知就是以椰枣和牛奶作为一天的开斋饭的,所以椰枣是阿拉伯人开斋时最常食用的甜品。

除此以外,还有椰枣自身的价值所在。

很久以来,阿拉伯人都是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之中,在缺少植被的撒哈拉大沙漠,枣椰树上结满的椰枣和一片片的骆驼草就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可以想象,当疲惫的旅者和驼队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绿洲,看到一片绿油油的枣椰树,在远处迎风摇曳亭亭玉立,那是何等的慰藉与舒畅啊。而经历过阳光的曝晒和风沙的吹打,枣椰树不但没有枯萎,反倒在这火辣的环境中爆发出勃勃生机,结出了串串椰枣来款待过客,难怪外国游客称之为“沙漠面包”呢。

椰枣的营养成分不亚于肉类,而且含量适中,多食亦无副作用。它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容易消化吸收,不像脂肪和淀粉那样,在肠胃里经

卡扎菲的国度——利比亚| 067

过复杂的化学分解后才能被吸收。沙漠居民喜食椰枣,所以他们大都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很少生病。因为糖分容易吸收,所以穆斯林斋月的晚餐总是从椰枣开始,它可以使休息了一整天的肠胃渐渐进入状态。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椰枣甜得太过,但它的甜却甜得有道理,有底气。正是如此高的糖分才使得椰枣享有“营养之王”的美誉,成为沙漠牧民的最爱。

枣椰树浑身是宝,除了果实以外,它的枝条可以制作椅子、睡床;叶子可以用来编席子、捆扫帚、制托盘等,还可以做燃料;树干用来建造农舍、桥梁;枣核可以做饲料。劣等椰枣则用来做肥料或饲料。

世界上盛产椰枣的地区当属阿拉伯世界,年产量最多的是伊拉克。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的椰枣产量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取而代之的是沙特及利比亚。然而遗憾的是,如今的利比亚也已经不再是太平盛世,战火和硝烟处处弥漫,不知等到金秋十月,椰枣再次成熟的季节,我是否还能品尝到利比亚朋友给我寄来的椰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