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鲜能

【原文】 

子①曰:“中庸其至矣乎②!民鲜能久矣③!” 

【注释】 

① 子:这里指的是孔子。

② 中庸其至矣乎:中庸这个东西大概太难了。其:这个。一说是“岂”的假借字。至:最高、至极。矣乎:感叹词。

③ 民鲜能久矣:朱熹认为中庸至难,民已久不能行。郑玄认为中庸至难,民不能长久坚持。民:一般人。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个东西大概是太难了!一般人很少有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 

【品评】 

《论语?雍也》中的原话是是:“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子思在引用孔子原话的时候,是有所改动的。还有人认为“其至”应当是“岂至”,是说中庸之道难道真的高不可攀吗?

朱熹认为:“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然亦人所同得,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兴行,故鲜能之,今已久矣。”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人人能行的中庸之道,却很少有人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中庸之道的真正意义。比如我们总是要求人们“大公无私”,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后来我们提出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的时候,才明白了切实可行的下手处。可见,知之不明,决然难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