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中)(1)

魏忠贤祸国殃民的第二方面就是:

第二,党同伐异,重重冤狱。

明朝的党派之争是最有名的。从万历朝开始,当时朝廷中的各派都?尽全力对自己的政敌加以打击报复,各派都在党派争斗中,相互攻击;他们时而联合,时而分化;各派都把党派之间的恩恩怨怨看得高于国家事务和国家利益。在他们看来,为国事、为国家利益的争论是次要的,而为各党派争得利益、争个你输我赢才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可怕的党派之争,这种无休止的内耗,成为明朝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较,天启朝的东林党人基本上是正直的,富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富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忧患意识。著名的无锡东林书院门上,有一幅这样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幅对联体现了东林党人的忧患意识和担当责任的儒家精神。他们对于魏忠贤阉党的胡作非为痛恨到极点。因此,东林党人同魏忠贤宦党展开了生死搏斗。同样,魏忠贤阉党从形成之日起,就不断找机会排挤和打击朝廷中的东林党人。这是从万历年间兴起的党派之争的继续。

这种冲突是悲剧性的冲突。悲剧性的冲突的特点在于它是冲突两方或多方之间的你死我活的冲突。这种冲突不可避免、不可退让,非常尖锐和残酷。悲剧冲突的结局,必然是一方或双方的毁灭。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悲剧理论的正确性:阉?与东林党的悲剧性冲突,导致了双方的毁灭性结局!

东林党人扬眉剑出鞘,把生死置之度外,向魏忠贤阉党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东林党人杨涟向熹宗皇帝奏上了著名的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罪疏》,杨涟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其中的每一条,都可以致魏忠贤于死地!杨涟的疏奏,对于魏忠贤来说,无疑是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一时间,弹劾魏忠贤的奏章多达七十多份。魏忠贤被吓得胆颤心惊,不知所措。但是魏忠贤宦党已形成,在客氏和其他重要成员的遮掩和庇护下,昏庸的明熹宗不仅没有?查魏忠贤的罪行,反倒惩罚杨涟和参与弹劾的其他官员。很快,魏忠贤就开始了反扑和报复。

读书导航